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致敬點燃科學之光的人

2023年04月03日13:44 |
小字號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2023年3月10日,伴隨著不舍與祝福,中國民航大學孫瑞山教授榮退儀式在歌曲《長大后我就成了你》中拉開序幕。

孫瑞山,中國民航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民航安全科學研究所所長、國家空管運行安全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中國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民航局特聘專家,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交通信息與安全》編委會副主任委員、《安全與環境學報》等雜志編委﹔先后獲得全國模范教師,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天津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於2014年9月受到中央領導接見。孫瑞山長期工作在教學和科研一線,培養的學生服務於民航安全領域。

孫瑞山研究和建立了民航安全評估系統,開展航空人為因素以及飛行駕駛艙,人機功效和安全性研究。孫瑞山引入國際先進民航安全理念,開發和主持航空安全自願報告系統,為我國民航實現主動安全管理提供支撐,並在國內首次舉辦國際航空安全自願報告系統年會,為我國民航國際話語權和地位提升作出貢獻。

三十余載從教生涯,孫瑞山幾十年如一日,立德樹人言傳身教,堅守三尺講台,寫下對中國民航安全發展的初心和信念,為民航的人才培養,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奉獻了青春年華。

傾盡丹心育桃李 奉獻韶華鑄師魂

回望自己教學生涯,孫瑞山輕輕微笑起來:“在中國民航大學這麼多年,能參與和目睹學校的成長建設和高光時刻,我感到十分榮幸。三十多年來,我一直站在講台上,培養的很多學生現在投身於民航和航空工業各個領域,在教學、科研、生產和管理崗位上成為骨干,成為老師、高級工程師、生產能手和優秀黨員,我感到十分自豪。”

“很榮幸能作為孫老師的首屆博士生加入孫老師的科研團隊中,孫老師在教學上十分嚴謹,指導團隊發表了很多高質量的文章,從孫老師身上我學習到,做一個合格科研人就是要認真仔細,追求卓越。在孫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的科研成果豐碩,印象最深的還是團隊曾於wiley(威利)期刊發表的一篇人類因疲勞監測指標綜述類論文,很開心在孫老師的指導下獲得突出貢獻作者獎。孫老師多年如一日勤懇在教育和科研第一線,視學生如自己的孩子。往事歷歷在目,千言萬語說不盡我們的愛戴和感激。”孫瑞山的首屆博士生之一、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孫軍亞激動地說。

孫瑞山的含辛茹苦,造就了一批批棟梁之才,他用知識的甘露滋潤著學生的心田,用無悔的青春譜寫著民航教育之歌。

老驥伏櫪 志在千裡

風雨兼程六十五載,桃李芬芳,助雛鷹展翅、鵬程萬裡,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學而不懈奮斗。“這些年我也參與了一些團隊工作,產出了一些成果,但這些需要我們的后來人發揚光大,而且要越做越好,越做越強。在這條科研之路上,我收獲了一些科技獎和一些榮譽,對此我非常感謝中國民航大學對我的支持和厚愛。”孫瑞山的成就,為民航事業的發展帶來不凡影響。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榮休不是別離,是我們彼此的另一場相聚,闊別了三尺講台,卻留下優良的傳統、務實的作風和廣博的學識,與我們日夜相伴﹔榮休更不是落幕,是你們生命劇場的華麗轉身,縱然華發已生,依然灼灼其華。

桃李不忘春風 致敬歲月芳華

用自己的蠟燭再點亮下一根蠟燭,對於未來,他期盼道:“雖然我即將離開這個崗位,可我仍然是中航大人,我希望中航大越來越好,不斷壯大。希望我們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邁上新的台階,教學和科研取得雙豐收,也祝願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實現‘頂尖安全’的學科發展目標,為中國民航乃至世界民航安全保駕護航。”孫瑞山語重心長地對青年教師提出建議,希望大家志存高遠,修身律己,立德樹人,傳承中國民航大學的優良校風,托舉民航學子的藍色夢想。

“孫老師一直是我的榜樣,也一直是我無法超越的偶像,令人敬仰的學者。”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人因系主任李敬強娓娓道來,“在我剛到中國民航大學的時候,是孫老師從行政樓一直帶著我走到辦公室,在路上,孫老師像位大家長一樣,耐心問起我對這個專業的了解及研究,並鼓勵我要耐得住寂寞,潛心問道。時間長了,我發現孫老師對數字特別敏感,關於安全的各類大長串的數據他總是能分毫不差的記住,當時我想孫老師記憶力可真好,但后來有位老師告訴我,這是孫老師對工作特別用心。多年來,這句話一直深刻地觸動著我,警醒著我。孫老師是我科研的引路人,給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在此我代表全體教師,希望孫老師能常回來看看。”

憶往昔,一起成長,一路奮進﹔看今朝,不忘初心,薪火相傳。對於后輩的請教,孫老師孜孜不倦,學校發展和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一代一代中航大人的奉獻。

一路走來,孫瑞山和中航大的發展風雨同舟,一路同行﹔一路走來,孫瑞山在民航事業辛勤耕耘,擔當奉獻﹔一路走來,孫瑞山對行業安全發展忠誠職守,深沉熱愛。也正是因為一代又一代的民航人傳承安全精神,民航精神才能夠發揚光大,民航的教育事業,才得以穩步前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淚滴﹔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講台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動人的歌聲再度響起。

教師常常被人比作蠟燭,孫瑞山教授不僅僅是一顆蠟燭,更是點燃無數科學之光的點燭人。榮退儀式上,孫瑞山教授站在人群中央,捧花微笑,從他的眼中沒有褪色的燭光,而是映射著冉冉升起的行業新星,從他的眼中,能看到民航業璀璨的未來。(趙佳欣 )

來源:中國民航大學

(責編:崔新耀、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