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 天津公園建設藏著哪些心思

2023年04月18日14:58 | 來源:今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火出圈”的公園 有顏值更有內涵

  位於洪澤路與台兒庄路交口的口袋公園,陽光透過像素風格屋頂映射到地面上,呈現五彩斑斕的效果。

  一條深邃的長廊,頂上布滿了盛開的紫藤花,微風習習,花瓣洋洋洒洒,淡淡的花香甜絲絲的,沁人心脾。長廊下,幾位含飴弄孫的長者聊著天,不時留意著一旁追逐嬉戲的娃娃們。這裡是天津綠道公園,一座以陳塘支線鐵路為軸線建起的帶狀公園。幾位長者都居住在周邊,他們眼看著昔日垃圾遍布的鐵路沿線變成了今天這番花團錦簇的模樣。

  把家安在公園裡,推開窗便是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運動步道、健身器材就在家門口……這或許是很多老舊社區居民的心願,老人們說這個夢想正在照進現實。細心的您已經發現了,近年來,本市不少社區裡那些“邊角空地”不再裸露,它們也被充分利用上打造成了“口袋公園”。這些迷你公園獨具匠心、“一園一主題”,為市民休閑健身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

  穿針引線

  綠道公園沉澱津城記憶

  市民周大爺居住在河西區友誼路街純真裡社區,每天到綠道公園遛彎成了他的日常習慣,對於這座公園,他很有感情。“陳塘支線,你知道嗎?它在天津工業發展史上可是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勛。”周大爺是附近工廠的退休老工人,說起眼前在陳塘支線原址上建成的綠道公園,他感慨萬千。

  那時,鐵路沿線聚集著大量的工廠、倉庫和工人新村,鼎盛時期就有10萬產業工人臨著鐵路工作和生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多條企業專線接入,陳塘支線也成為運送物資和通勤的城市黃金線。可時過境遷,隨著老工業區逐步外遷,鐵路貨運的功能逐漸消失,陳塘支線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當陳塘鐵路不再熙熙攘攘,留給周邊居民的則是諸多煩惱。”周大爺說,“那時,雜草長得能有一人多高,裝修垃圾、生活垃圾都被拋棄在那裡﹔到了夏天,那刺鼻的臭味就別提了。”

  楊禹是綠道公園建設的參與者和見証者,作為河西區城市管理委員會園林綠化管理科的一位工作人員,他親眼見証著這座公園從無到有、從無人踏訪的鐵路沿線變成游客如織的綠道公園,他也眼看著這裡的一草一木成長壯大。

  “我們是從2018年開始接手這項工作的,那一年更多的工作是前期調查勘探。”楊禹告訴記者,“陳塘支線河西段從環湖中路向東延伸到海河岸邊,這趟路同事們不知道走了多少遍。”當年復興河、四化河改造時,河道南岸一側是經過整修的,而這一次工作重點放在了河道北岸。

  在楊禹和同事們看來,腳下的陳塘支線是前人留給天津市民的寶貴遺產﹔而綠道公園要將遺產的價值沉澱下來,將市民的情感、記憶、故事當做公園的主角,讓這裡融入天津城市的基因,傳承記載城市記憶,講好天津工業曾經的輝煌。

  經過近一年的實地查勘,2019年5月,綠道公園項目正式動工。一期起點是環湖中路,終點是友誼南路,這一段2.3公裡,主打生態、大綠、低碳、慢行、休憩“五位一體”的城市綠道慢行系統。“綠道公園以大型喬灌木為基調,植物擺放錯落有致,營造出品種多樣、季相豐富的植物群落,我們在選擇苗木的時候曾多次前往濱海新區‘取經’,向專業機構咨詢。”楊禹介紹。同時,濱水慢跑道也是一條智能步道,科技感滿滿,市民隻需用手機與設在步道旁的智能終端掃碼連接,即可獲知自己的跑步速度、消耗的卡路裡等運動數據。

  有了一期的成功經驗,到了2021年二期建設時又不斷為這裡錦上添花。二期是精華段,這一段從友誼南路到解放南路,要經過陳塘庄車站所在地,同時當年解放天津的突破口也在這一區段。這一段段紅色記憶、金色年華,常常被市民加以紀念、用來回味。

  “這裡是陳塘庄車站的場景復原,火車、站台、貨箱、信號燈杆等都是按照原比例復刻的,搭配正在裝貨的鐵路工人雕塑等,重現了昔日榮光和歷史風貌。再往前走是‘登城先鋒’雕塑,與河對岸的解放天津突破口紀念碑遙相呼應。”楊禹與記者在公園裡邊走邊聊。

  在楊禹的工作經歷中,能夠直接參與到綠道公園建設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過去我們總是認為滿目蔥蘢就是公園的標配,但經過綠道公園的建設,其中的人文價值才值得慢慢探究。”楊禹說,“一座帶狀公園能提升周邊地區的發展,能提升城市的內生活力,能讓老年人、年輕人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能讓市民在穿越期間找到當年激情燃燒的歲月,能讓一項項‘黑科技’提升游園體驗,這件事做得很值得。”

  眼前高樓大廈平地起,綠道公園三期項目也即將在今年開工建設,昔日的“工業鏽帶”將以“城市秀帶”的完整形象示人,陳塘支線以及陳塘庄車站又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與市民見面。變化的是歲月,而不變的是情懷。

  見縫插針

  口袋公園打造方寸之美

  楊禹在為綠道公園三期項目開工建設忙碌,他的同事吳楠楠則為口袋公園的建設在忙,2023年,河西區將建設17座口袋公園,這些口袋公園見縫插針,將街道、小區間的邊角土地充分加以利用,如繁星般點綴在城市間。“口袋公園從2021年正式建設,到2022年底,河西區已經建起了32座口袋公園。”吳楠楠介紹說,“這些口袋公園就建在市民身邊,讓居民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

  洪澤路與台兒庄路東側口袋公園在吳楠楠看來是得意之作,這座公園2500多平方米,數字化十足。公園裡的亭子充分借鑒像素化風格,陽光映射下來,五彩斑斕,充滿著現代感。“這一地塊就屬於城市的‘邊角’地塊,2500多平方米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吳楠楠介紹,“當時我們就在這裡觀察,一面是海河親水平台,一面是天津小學,誰會經常來這裡?”一番觀察后,吳楠楠和同事們發現孩子是這裡的主角,家長是這裡的常客,於是為孩子們打造口袋公園的設想應運而生,這裡還有一個好聽的昵稱“伙伴樂園”。休閑盒子、廊架、黑白灰仿石鋪裝、樹陣、坐凳互相嵌套,孩子們徜徉其中,感受著課后時光的愜意。

  口袋公園不隻在路邊,也鑲嵌在小區內,轉角遇見綠意盎然成為可能。“在社區內部建設口袋公園難度很高。”吳楠楠對記者說。每一次方案出台,他們都要深入社區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比如要建設一座亭廊,它的坐標在哪裡更符合審美,而符合審美的同時是否會影響居民的採光﹔再比如,方寸之間實現綠意延展,空間越小越要精雕細琢,在有限的空間內既要有田園美景、有健身設施、還要兼容文化元素,其難度不言而喻。

  近兩年來,河西區打造了不少主題口袋公園,比如挂甲寺街新城小區口袋公園主打二十四節氣,越秀路街惠陽裡口袋公園主打消防安全常識,天塔街富源裡口袋公園推廣垃圾分類宣傳……這些公園進一步提升了文化影響力,讓人文與自然交融,讓美與活力充分涌流。

  就在這幾天,2023年度河西區口袋公園項目政府採購招標會舉行,這也就意味著今年口袋公園的建設正式吹響。在2023年十余個項目中,達文士口袋公園備受矚目,這裡也被賦予“方寸之間尋記憶,遙望時光秀新生”的精神內涵。吳楠楠介紹說:“達文士口袋公園位於馬場道121號院,在天津外國語大學與天津財經大學馬場道校區之間,因英國學者達文士曾在此居住,因此得名達文士樓。厚重的歷史街道,濃厚的建筑記憶,活躍的大學校園,這座口袋公園要承載時代發展的烙印軌跡。”

  而留給設計師的施展空間隻有650平方米,在這麼小的地塊上要建設一座口袋公園,並且還要與歷史記憶對話,的確考驗著設計者的智慧。

  吳楠楠說:“馬場道是河西區與和平區的交界,這條路本身就是五大道風景區的一部分,距離民園廣場咫尺之遙。因此規劃這座口袋公園時,我們兩區的城市管理委員會已經歷多次會商,取得了一致意見。”從設計方案中能夠看到,這裡將對原有鋪裝、花池、喬木等進行了拆除,並且新增了文化長廊、風景牆,栽種了多種品質上乘的喬木、灌木,公園將與達文士樓融為一體,也將為馬場道新添一處“打卡地”。

  今天,越來越多的口袋公園出現在市民身邊,口袋公園配建休閑、健身、娛樂等設施,滿足“適老化”“適兒化”和無障礙等需求,這一座座精雕細琢的口袋公園從田園雅趣延伸至城市繁華,也與生活煙火相互映襯。(記者 伊健)

(責編:唐心怡、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