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基理】天津:“小積分”激活基層治理“大能量” “康養+文旅”帶動全村發展

“村子不做旅游,還能做什麼?干工業、干養殖、干貿易?討論下來都行不通,隻有旅游是我們村發展的最好出路。”天津市靜海區台頭鎮北二堡村黨支部副書記劉金奎說。
北二堡村位於子牙河南岸,地處萬畝林海之中,是一個自然原生態村庄,然而這樣一個風景秀美、歷史悠久的村庄,曾經卻是個貧困村。
“我們村有句老話兒,叫‘窮打富商量’。定下來發展旅游,第一步就得拆違。”劉金奎說,“當時那種情況非常難,村民心裡沒底,你動他門口一塊磚頭兒都不行,我們就先從村兩委、兩委的親戚開始動。慢慢地,村庄發展起來了,大家就覺得這個路子走對了,好多的誤解、不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圍繞破解鄉村發展中“重面子、輕裡子”的問題,北二堡村制定《北二堡村積分制實施方案》,為村民開設“道德銀行積分存折”,圍繞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家庭美德等9類32項內容進行積分評定,並與國網靜海電力公司共同成立“電力愛心超市”,通過積分,村民能夠在愛心超市換取獎品。
“小問題不斷,怎麼辦?就是要依靠鄉規民約的道德約束力。”北二堡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郭義停介紹,“之前我們有一個村民,他特別喜歡在自己家門口堆放柴火,但通過道德積分制,他兌換了一瓶醬油之后再也沒有堆放過柴火,而且對於這個‘積分制’也自發地宣傳推廣。”現在,“新規定”改變“舊思想”,“村裡事”變成了“家務事”,北二堡村全村都參與到“道德積分制”中來,村民們也積極參與家風家訓征集工作,在家門口懸挂家風家訓銘牌,成為村庄靚麗風景線。
“平原地區做旅游非常難,所以在發展中,我們又植入了‘康養+文旅 ’概念。”劉金奎介紹,在擴建義渡碼頭、搭建親水平台、拓寬入村道路的同時,突出招商引資和培育並重,引進健康評估及康復治療設備,與醫療科技公司、餐飲文旅公司簽訂產業合作框架協議,不僅能滿足游客玩好、吃好、住好的需求,還能推動村集體增收,扎實走好康養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在碼頭夜市擺攤賣燒烤,一晚上能掙2000塊,趕上游客多的時候,能掙得更多。”村民張新晶掩飾不住臉上的笑意,“我們這兒也算是個小小的網紅打卡地吧,游客們過來拍照打卡,坐坐船、擼個串,晚上還能住在民宿。”
得益於北二堡村沿河發展旅游的舉措,張新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從蹬著三輪車從路邊攤干起,到第三年,掙到的錢不僅給自己家翻新了房子,還買了一套淨化設備。用“新路子”代替“舊渠道”,北二堡村立足創新,帶動村民就業,吸引城市人群到農村棲居,為農村人才回流創造條件,推動農村勞力向第三產業轉移。
劉金奎表示,后續將改造提升好“二堡夜市”“二堡碼頭”等餐飲娛樂項目,持續做大做精休閑文旅,辦好“西瓜節”“豐收節”等文娛活動,吸引更多游客到北二堡村打卡觀光,帶動更多村民走上鄉村振興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