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州區:法治“小切口” 解決群眾“大問題”
鄉村振興,法治先行。今年以來,薊州區司法局積極踐行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緊盯生活困難群體法律援助需要,從便民利民“小切口”入手,推動服務理念、專業力量、援助站點、工作舉措和監督問效“五個前移”,在全市范圍內率先試點探索將法律援助服務向村居一線拓展延伸,傾心傾情傾力在“家門口”幫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大問題”。
“多虧你們上門來服務,幫我解決了大難題!”8月22日,薊州區下窩頭鎮村民吳大爺家中,老人握著薊州區法律援助中心協調援助律師和鎮司法所工作人員的手說。2022年,吳大爺遭遇交通事故,受傷后一直臥床不起,賠償問題遲遲沒有解決。了解到這一情況,工作人員上門服務並耐心解答相關法律問題,協助整理相關証據,現場完成受理審批指派的法律援助流程,實現“一站式”服務。
本地群眾可以現場實現法律援助服務,異地群眾有需求又該如何解決?薊州區法律援助中心通過網絡渠道提供遠程在線援助服務,並推行延時、預約、流動服務,先指派律師與法律援助申請對象建立聯系線上答疑法律問題,然后以郵寄形式受理法律援助申請及材料,最后通過遠程視頻予以確認。曾有16名山東籍農民工欠薪一案,薊州區法律援助中心通過網絡視頻為在山東的農民工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方便了身處異地的生活困難群體。
作為法律援助的前置工作,人民調解發揮著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促進和諧穩定的作用,薊州區各鄉鎮司法所則是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起到了服務群眾法治“橋頭堡”作用。
前不久,薊州區邦均鎮一施工企業農民工任某在施工過程中不慎受傷,本人及家屬就工傷賠償事宜與受聘企業多次協商未果,邦均鎮司法所分別與雙方聯系,發現任某顧慮企業工程完成后會撤場,加大維權力度,企業則因為資金有限對賠償十分擔憂,雙方信任度較低。
為幫助雙方重新建立信任,邦均鎮司法所聯合區法律援助中心和人保部門工作人員,耐心安撫任某及家屬情緒,細心講解勞動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相關法律法規,為其吃下“定心丸”。同時引導責任企業體諒傷者及家屬悲痛情緒,從人道主義出發,主動兌現賠償。經過多次調解,定下了分三次支付、共計34萬元的賠償方案,雙方握手言和,一場糾紛得以順利化解。
法律援助工作前移,法治宣傳同樣要前移。在薊州區侯家營鎮西橋頭村,“法治公園”和“法治一條街”已經投入使用。“法治公園”的宣傳牌巧妙地將法條二維碼、宣傳小視頻二維碼融入展牌內,村民通過微信掃碼即可查看具體法條和宣傳小視頻,宣傳牌背面的“憲法宣誓誓詞”和“電信防騙口訣”貼近村民日常生活。在“法治一條街”,公序良俗、見義勇為、禁止高利貸等內容以“三字經”“漫畫”“案例”等形式生動展現,每天都有村民在此駐足學習。
薊州區各鄉鎮、街道還積極開展“法律明白人”“三個一”專項行動,即舉辦一堂法治講座、組織一場普法宣傳、提供一次法律服務,由村、社區懂法的干部擔任“法律明白人”,以生動的案例講解法律知識,不斷提升群眾的法律意識。(記者 徐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