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突圍 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天津市國資系統“三量”工作互為促進

一個刀把形狀的地塊,無法形成整宗地塊收儲出讓,閑置幾年后,地塊持有方抓住國家出台政策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時機,爭取到規劃資源部門支持,提升容積率,並獲得銀行長期低息貸款及上億元政策資金支持,如今這個名叫“泰達控股愛米斯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項目正在加緊施工建設中,記者在位於河西區梅江的項目現場看到,7棟住房正在拔節生長。
“明年七八月份即可竣工,可為1200人提供現代化居住場所。”泰達控股黨委書記、董事長曲德福介紹說。加快盤活存量,泰達控股年內已完成11.93萬平方米的閑置房產盤活,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52%。
泰達控股是天津市34家制定出“盤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質量”工作方案,專班化推進、項目化實施、清單化落實方案的市管國企之一。“‘三量’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局、著眼長遠、針對現實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是推進國資國企破解發展難題、擺脫發展困境的必由之路,是推進國資國企實現內涵式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勇說,“經過幾個月努力,國有企業在盤活存量、堵住‘出血點’上取得了明顯成效,充分印証了市委、市政府給國有企業開出的是對症的‘良方’,更堅定了全市國資系統上下深入推進‘三量’工作的信心決心。我們也深刻認識到還存在很大差距,任務還很艱巨,要扑下身子抓落實。”
記者獲悉,截至目前,全市34家市管國有企業共盤活利用閑置房產336萬平方米,實現收入合計約230億元。截止到11月末,全市國資監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3%,其中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同比增長13.9%。“這裡實現的增長中,‘三量’工作有很大貢獻。”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盤活存量 提高國有資產資源配置效率
對於盤活存量,渤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世新告訴記者,摸清存量底數是首先要做的。“我們對現有的土地房產、老字號品牌、科技創新資源以及低效無效企業等存量資產進行精准梳理,然后通過‘一企一策’‘一品一方’‘一宗一案’‘一題一解’,各個突破,見行見效。”他說。
在河北區江都路1號,記者看到修葺一新的“金雞鳴園生活廣場”內眾多商家已經開始營業,郝爐吊爐烤鴨飯店“年夜飯11月18日開始預訂”的紅色大幅招牌在寒冷的冬季點燃了紅紅火火的煙火氣。誰能想到,在去年底,這兒還是一片空置了6年之久的老舊廠房。
“原是金雞鞋油廠所在地,佔地14000平方米,我們引進天津物美商業有限公司,對方投資6000萬元進行改造,僅用了208天,就建成了如今這個模樣,既保留原有工廠建筑韻味,又引進日用商超、教育、酒店、餐飲娛樂等業態,入駐率達到了98%。”張世新介紹說,“我們盤活這塊閑置土地,從集團來說,可以年創租金400多萬元,從政府來說,可增稅收500萬元以上,從社會效益來說,可以服務周邊社區居民,彌補民生短板,可謂實現了多方共贏。”
紡織集團針對閑置土地房產盤活存量用的招法是實施“四個一批”,即引入高端業態租賃一批,零散小地塊挂牌處置一批,配合政府規劃收儲一批,結合城市更新政策提升一批。“2024年,東亞坊城市更新項目年經營收益將突破2000萬元,中北鎮天紡文創園項目將在明年第三季度投入運營,南開區鵲橋路天紡產業孵化園項目預計明年6月底前滿載運營。”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葛傳兵告訴記者。
為摸清全市國有企業存量底數,市國資委把相關工作納入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年度績效考核,建立定期調度、推動協調等各項機制,並專門建立數智化信息平台,逐宗建檔立卡,實時動態管理,通過天津產權交易中心精准推介重點合作項目。進入11月后,還在全面梳理國有閑置和低效利用資產基礎上,針對監管企業位於市內六區、環城四區范圍內面積較大、整體閑置或低效利用、屬地政府高度關注的土地房產進行現場踏勘,形成了168個重點盤活項目台賬,按照資金成本相關類、招商類、建設手續不全類、配套提升類等問題,逐宗制定盤活計劃,明確時間點、路線圖、責任人。
目前,柳林街區、河東一機床廠等19個盤活存量重點項目已開工建設,為中心城區提供產業發展新空間﹔渤化國際輪胎公司全面盤活並引入行業龍頭企業和高端產業鏈項目,渤輕藍天醫療器材產業園等項目投產運行﹔軌道集團國際航運大廈引入航運物流企業44家,榮膺“全國特色樓宇30強”……
“深入開展資產盤活工作,我們組織相關企業進行互比互學,交流經驗,以點帶面、復制推廣,金雞鳴園項目就是我們互比互學中給各大國企進行示范的項目。下一步要組建市級層面專班,組織監管企業逐宗列明問題清單及需協調部門,一對一進行研究解決﹔同時結合企業項目實際問題,制定出台國有企業資產盤活支持政策,從根本解決問題掃清障礙。”市國資委改革處處長韓劍介紹說。
培育增量 引育新的增長點和市場主體
存量、增量、質量“三量”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在盤活存量的過程中,就是培育了增量,也提升了發展質量﹔通過培育增量,提升質量,也可以更好地促進盤活存量。”市國資研究院副院長宋澤海分析說。
以老字號品牌的存量盤活為例,渤輕集團針對飛鴿、萬紫千紅、春合這幾個品牌專門成立老字號發展新平台,整合生產、銷售、品牌、研發“四端”資源,走“相互賦能、融合發展”新路子,把有限資源聚焦到優勢環節和領域,推動老品牌煥發新生機——
飛鴿今年銷售規模達到350萬輛,較2020年翻兩番,全國市場佔有率達到11%,接近歷史最好時期,利潤達2000萬元﹔萬紫千紅9月份實現首次線上直播,3小時銷售收入突破300萬元,明年目標是努力實現翻番增長﹔山海關對標北冰洋、冰峰,正向營收翻番目標奮進。
老品牌煥新,今年以來天津市國資系統篩選海河乳品、抵羊、飛鴿、桂發祥等6家重點老字號企業制定“一品牌一策略”高質量發展方案,梳理出各自企業制約其發展的症結,制定出細致的工作舉措,形成經驗做法,實現由點到面推廣﹔引導企業圍繞市場需求和消費升級,加大對老字號等品牌的挖掘,北方國際針對玫瑰露酒,與巧克力企業合作推出餃子就酒酒心巧克力,獲得了2023年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金獎。在2023年100件入圍“天津禮物”的品牌中,共有26個國有品牌入選。
“天津國資國企抓布局優化、抓有效投資,向項目要增量,向資本運作、資源整合要增量。”宋澤海分析。
以渤化集團為例,今年以來,渤化集團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新生產方式、新市場”加快布局新賽道,加緊推進氯鹼一體化、特性糊樹脂、高端試劑、辛醇、新型醋酸催化體系、新型丙烷脫氫催化劑、加氫母站產業鏈等一批產業升級項目,今年前10個月,實現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31.9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77.6億元,利潤總額2.84億元。
食品集團高標准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利達30萬噸大米種植加工基地、寶坻20萬噸天食小站稻“收儲+”基地等項目,今年前10個月,實現營業收入319.87億元,同比增長20.01%。實現利潤總額7.9億元,同比增長11.17%。
向資本運作要增量,全市國資系統建立“上市公司數據庫”與“上市儲備項目清單”,制定實施企業上市十條支持政策,今年以來,海光科技實現新三板挂牌,廣通股份進入新三板創新層,渤海証券、光電聚能、海光科技等企業進入上市輔導審核階段,另外推動王朝酒業、天紡標、卓朗科技、渤海股份等企業實現定向增發。
向資源整合要增量,推動海河設計集團持續深化改革、拓展外埠業務,做實做強中環信息產業集團,整合設立康養集團。
提升質量 練好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內功
天津市國資國企不斷深化改革,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連續三年獲國務院國資委評定為A級,力生制藥新增納入全國“科改企業”,漢沽鹽場等企業入選最新一輪“雙百企業”,食品集團、水務集團授放權做法入選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典型推廣案例,完成近60家低效無效企業退出,監管企業虧損額同比降低了58%。
“提升國資國企質量,要依靠不斷深入改革,持續科技創新以及管理提升來實現,我們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三量’工作要求,對國資國企如何進一步實現質量提升有了明確謀劃,要堅持內容為王,在全面恢復國企‘造血功能’上下更大力氣,加快推進國企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市國資委副主任楊傳勝介紹說。
目前,市國資兩委正在加緊制定本市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以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以發揮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為導向,聚焦主責主業加快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推動國企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行。將堅持分類改革,實施“一業一策、一企一策”分類考核,大力培育新的增長點。
在科技創新方面,現在正在開展科技型企業“數量質量雙提升”專項工作,推動實施104項科技攻關項目,遴選科技型企業推動打造自主創新策源地,國有企業牽頭組建國家級技術創新聯盟3個,市級技術創新聯盟10個。僅渤化集團就接連突破丙烯直接氧化制環氧丙烷、PA6/66高端改性共聚尼龍、氟化工等高端技術,今年新增專利200件以上。
在管理提升方面,將推動構建高效精簡扁平化的組織架構,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泰達控股今年以來重塑管控架構,健全“成本定額控制、成本佔比控制、成本對標管控”的標准成本體系,前三季度管理費用同比壓降2.69%。食品集團在二、三級企業中實施精益管理全覆蓋,5S現場管理完成改善3162項,制定標准作業程序作業書750余份。
“以‘善建善用善營’為目標,加快存量盤活,推動企業建立專業團隊,用好生產力地圖,抓好項目招商運營,積極謀劃布局新項目、拓展新市場,用改革突圍,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聚焦目標,篤定前行,天津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征程上步履鏗鏘。(記者 吳巧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