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瓣同心︱手越牽越緊 京津冀“同城化”加速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十年來,從瞄准重大國家戰略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攜手共進精耕細作的“工筆畫”,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向更高水平,更多“協同紅利”惠及三地百姓。
情相牽,人相親,離不開路相通。隨著“軌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半小時通勤圈”“一小時交通圈”加速形成,京津冀三地協同創新、產業協作不斷深化,人員、資源往來日益密切,空間上的“一體化”正逐步變成時間上的“同城化”……
從“城際鐵路”到“雙城生活”
2024年2月28日12時57分,隨著遠方的車燈漸入視線,G8843次復興號列車停靠天津西站。魚貫而出的乘客中,有三地間頻繁出差的職場“打工人”,有專程從河北來天津“打卡”美食的年輕情侶,有經常往返京津、津冀照顧子女生活的退休老人……
G8843次復興號列車駛入天津西站。人民網 郭維瑾攝
家在天津的鄭先生,因工作安排,需時常到南方出差。“以往出差結束,我大都先飛到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然后乘地鐵到北京南站,最后再坐高鐵回天津,一番折騰下來,甚至要花費3個小時。”回頭看向剛剛乘坐的G8843次列車,鄭先生笑著表示,“津興城際鐵路的開通,給了我一個新的出行方式。現在,從外地回來,我可以先飛到北京大興機場,然后‘無縫銜接’直達天津。”
天津西站候車室,來自河北廊坊霸州市勝芳鎮的劉先生正准備返程。“我是從勝芳過來‘打卡’西北角早點的,從勝芳站上車,15分鐘就能到天津。”劉先生欣喜地說。
2023年12月18日,津興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從天津西站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最快僅需41分鐘。這是繼京津城際、京滬高鐵、京唐京濱城際鐵路后,又一條聯通京津雙城的高速鐵路,“軌道上的京津冀”正加速奔跑。
“津興城際鐵路共有安次站和永清東站兩座新建車站,它的開通,結束了廊坊市永清縣、安次區不通高鐵的歷史。”天津西站客運副主任唐旭鑫自豪地說,“這不僅給沿線居民通勤、探親、旅游提供了更便捷多樣的出行選擇,也正是京津冀三地手越牽越緊的現實寫照。”
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十年來,京津冀三省市著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高鐵網絡持續加密,以北京、天津為核心樞紐,貫通河北各地市的全國性高速鐵路網逐步成型。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區域內高鐵(城際)總裡程由2013年底的1284公裡增長到2624公裡,北京、天津、雄安實現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願景正一步步成為現實。
從“車厘子快線”到“城市冰箱”
初春的天津港,碧波蕩漾,風景如畫。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上,色彩繽紛的岸橋高聳、貨箱林立,人工智能交通機器人(ART)正載著集裝箱穿梭於岸橋和堆場之間,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裝卸作業……
2024年1月,隨著裝載約2500噸車厘子的“巴赫”號在夜色中駛入天津港碼頭,京津冀首條直通南美洲的海上“車厘子快線”開通。
“車厘子一天一個價格,一天一個新鮮度,對於運輸和貯藏條件要求非常高。‘車厘子快線’開通后,車厘子到岸5個小時基本就能覆蓋京津冀的水果批發市場。”天津港集團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天愛介紹,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冷鏈進口港口,天津港聯合多部門共同“跑”出車厘子的“天津效率”,通過京津物流園冷鏈物流商貿平台,打造京津冀地區的“城市冰箱”,提高接卸效率、優化通關流程、縮短配送時間,為三地市民餐桌“搶鮮”護航。
天津港集團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天愛講述天津港和車厘子的故事。人民網 郭維瑾攝
作為京津冀和“三北”地區的“海上門戶”,天津港充分發揮樞紐港優勢,主動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高標准打造京津冀最便捷出海口。
“目前,天津港擁有145條集裝箱班輪航線,能夠通達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談及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魏天愛說,“在服務雄安新區方面,我們把港口功能前移,於2019年成立雄安新區服務中心,為企業快速地走向世界提供高效、便捷、快速的物流服務。同樣,在服務北京方面,去年,我們開通了天津港到北京平谷、大紅門的班列,打通了海鐵聯運的通道﹔聯合北京CBD管委會、北京朝陽海關設立了‘北京CBD—天津港京津協同港口服務中心’,讓企業原地享受遠在150多公裡外的港口信息以及前沿服務。”
從“定制快巴”到“一張網”
2024年3月18日,周一,早晨7時30分。
一輛京津冀“定制快巴”駛出天津武清高村客運站,准備發往北京通州次渠——這是已開通運營4個月的“北京—武清”通勤“定制快巴”。
隨著車門打開,乘客排隊上車,刷身份証、人臉識別,不出2秒,便完成檢票。
京津冀“定制快巴”靠站等候乘客上車。人民網 郭維瑾攝
“我覺得‘定制快巴’最‘圈粉’的一點就是快。以前,我周一回北京,天沒亮就得從家出發,先打出租,再坐高鐵,即使不堵車,也要三四個小時才能到亦庄,累得滿身是汗。現在,我能在家踏實吃口早飯,小區門口上車,40分鐘到次渠,直接換乘去亦庄的地鐵。”回想以前的通勤經歷,再對比現在通勤的快捷,乘客王先生眼角眉梢都是掩蓋不住的激動,“1小時,從家到單位,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武清區高村鎮北鄰北京通州,西與河北廊坊接壤,不少居民都是“雙城”通勤族,“北京—武清”通勤“定制快巴”線路的開通,彌補了武清部分地區至北京沒有城際公共交通的短板,讓“雙城”通勤族“早上睜眼就走、回家倒頭就睡”的困境變成了“過去時”。
“今年2月,廊坊市至武清區大王古庄鎮、京濱工業園的通勤公交也已正式通車。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扎實調研,開發新線路,為京津冀三地互聯互通、發展交流提供堅實的交通保障。”天津市武清區公路運輸服務中心黨總支書記王連元說。
從“幾條線”到“一張網”,京津冀“定制快巴”自2022年7月25日開通至今,共常態化運營7條主線和33條支線,服務覆蓋河北廊坊城區、三河市(燕郊)、大廠縣、香河縣、固安縣、永清縣和天津市武清區7個環京地市,累計運送乘客140萬余人次。
回首征程,歲月如歌。十年間,交通一體化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開路先鋒”,從藍圖變為現實。
放眼前路,行進中的京津冀,將繼續攜手推進高質量發展,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未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