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筑夢綠野 讓稅收與自然和諧共享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綠色發展大勢所趨。
到今年4月,環保稅開征已滿六年。六年來,天津的企業家們在綠色稅收的激勵下,學會了算大賬、算長遠賬,持續加強企業的環保技術改造,自環保稅開征以來,通過建立“多排多繳、少排少繳、不排不繳”的正向激勵機制,推動了企業主動減污降排,為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如今的津沽大地,環境保護稅帶來的生態效應正在逐漸顯現,六年來,藍天白雲在天津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稅收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天津應稅污染物當量數持續下降,萬元稅收環境代價降幅達65%。空氣質量明顯好轉,2023年全年PM2.5平均濃度41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32天,納稅人申報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大幅下降,全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2018年下降40.3%、35.4%,年均降幅分別為9.1%、8.0%。
聯手治污 綠肺張力逐項顯現
津沽送暖,蘆漢景明,五月的七裡海,濕地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勾勒出一幅煙波浩渺、魚蟹成群、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據悉,七裡海國家濕地公園是世界三大古海岸濕地之一,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的古海岸與濕地自然保護區,天津大型的天然濕地,位於天津市寧河區,面積近233.49平方公裡。七裡海不僅是天津市最大的蘆葦產地和重要水產品基地,還是鳥類的天堂。現有鳥類258種,濕地野生植物162種,經常能見到“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的新奇景象。
然而十幾年前的七裡海卻是另一番模樣,不合理的開發讓七裡海濕地生態承載力亮起紅燈。如何推進七裡海濕地保護修復?
近年來,天津市稅務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做好政策輔導、稅費征繳、協同修復的同時。堅持同各級環保部門、水務部門溝通協作。寧河區稅務局與七裡海管委會共同在水源調蓄、葦海修復、鳥類保護、生態移民等一系列生態修復工程中加強合作,區局主動提供稅收政策輔導,政府各部門通力合作,截至2023年,寧河區實現環保稅收入2200余萬元、資源稅2800余萬元,倒逼企業轉變生產方式,淘汰落后產能。實現“以稅控污、以稅治污”,助力七裡海濕地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為企業也贏得了更多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天津鴻盛鑫源金屬制品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們公司不斷進行除塵技術升級、產業綠色轉型,實現了供能由煤向電的轉變,積極主動更新環保設備,為濕地的空氣降塵。公司客戶也看到了我們的責任感和執行力,產量和銷量有了明顯增長,銷售額從2018年的4000多萬元增長至6000萬元。”
稅務部門的靠前服務,“稅力量”的充分發揮,助力寧河區新型環境友好型企業順利發展。“綠肺”張力逐項顯現,生態反哺社會效果顯著,也興旺了周邊的人文產業。
“我們的業務十分瑣碎繁雜,每逢申報,稅務部門都會細致輔導,耐心答疑。”天津七裡海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巴桂春說道。
環保和文旅融合發展,是生態資源保護和鄉村振興雙向奔赴的助推劑。為進一步打造七裡海生態旅游品牌,建設“北國江南、濕地水鄉”,寧河區積極開發七裡海河蟹、醉蟹,七裡海小站米、七裡海蘆葦畫,主動營銷七裡海河蟹面、海鮮八大馇、鐵鍋燉大魚等十幾種農家菜品,並借鄉村振興之力,建設農家院精品民宿,發展農業+旅游、文化+旅游,構建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特色鄉村旅游品牌。僅今年五一期間,七裡海鎮就接待游客8.2萬人,實現文旅收入1640余萬元。
數據賦能 生態紅利進一步釋放
六年來,全市稅務部門採取措施,聯合生態環境部門建立分級分類輔導機制,對重點納稅人採取“面對面”上門輔導,對一般納稅人開展專項申報輔導培訓,實現“政策直達、疑問直答”。不斷優化辦稅體驗,提升辦稅便利度,實現納稅人識別自動提示、稅源信息自動採集、申報信息部分預填等功能,確保環保稅征管工作順利實施,實現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天津市稅務局通過傳遞排污許可証、在建工程、污水處理廠、規模化養殖等信息數據,建立《環保稅綠色稅源數據清冊》。跟蹤本地環保處罰案件,發現納稅申報數據異常,及時提請生態環境部門復核。六年來,向生態環境部門在線實時傳遞全量排污企業基礎信息和申報信息等數據11.7萬條﹔接收生態環境部門在線傳遞污染物排放數據、環境違法處罰信息、監測信息等數據46.2萬條﹔接收住建等部門傳遞數據0.6萬條,為高效征管提供了數據支撐。同時他們還運用稅務地理信息應用系統對排污企業基礎稅源信息進行立體化、可視化、動態化管理,構建“環保稅地圖”,持續深挖稅收大數據“金山銀庫”價值,發揮以數咨政、以稅輔政效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臨港生態濕地公園位於天津港保稅區臨港區域,總面積約183公頃,是一座集生態補水、生物多樣性、改善區域環境功能於一身的美麗公園。近年來公園已吸引上百種鳥類來此棲息,累計觀測到17目、41科、75屬、119種鳥類,高峰期觀測到的鸻鷸類鳥類可達上萬隻,其中還有多個受國際保護的遷徙物種,已成為本市重要的鳥類驛站和觀鳥天堂。
可有誰想到,曾經這裡還是一片干涸的鹽鹼地,經過十余年的建設已然蛻變成為一座大型的水鳥覓食、休息和繁殖的生態棲息濕地。
“在濕地建設過程中稅務部門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多年來企業累計享受城鎮土地使用稅、環保稅等多項稅費減免額達3800余萬元。有了現金流的保障,我們可以在近60萬平方米的濕地保育面積內針對不同種類的鳥類分別建設富有梯度的水鳥棲息保護區,包括低植被覆蓋的灘涂地、深水池塘和高草植被覆蓋區等,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十余年間滄海桑田,這裡從一片生態退化、水體淨化能力不足、生物多樣性降低的渤海灣典型淤泥質潮灘,到如今漁鷗翔集、野趣盎然的生態公園,多樣的生物不僅給自然增添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也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世界、認識生命的窗口。在這裡,我們能夠感受到生命的脈動,聽見自然界最真摯的心跳聲。”天津臨港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財務人員陳雨晴說道。
“在落實購進農產品免稅等減免政策和發票使用方面主管稅務部門主動給予我們很多支持,為我們提供了詳盡的政策輔導,是我們將濕地公園維護好、發展好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濕地公園運營方天津港保稅區環投城市運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財務人員呂巍巍說道。
據了解,六年來,環保稅對天津企業主動開展污水治理給予稅收優惠約13億元,近四千戶次納稅人因低於標准濃度排放享受減征環境保護稅約6億元,其中2023年,800多戶納稅人因低於標准濃度排放享受減征環境保護稅7700萬元,2024年1-4月因低於標准濃度排放享受減征環境保護稅稅款比去年同期增加7.2% 。“真金白銀”的稅收優惠增強了企業治污的意願,鼓勵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力度,實現低標排放,助力企業駛上“綠色發展快車道”。
天津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天津稅務還將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稅等綠色稅制在生態環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堅持綠色導向,在提升稅收治理能力、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持續發力,加強部門協作,優化納稅服務,以實際行動答好新時代生態保護答卷。
來源:天津市稅務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