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看天津丨領跑全國 信用修復邁入“一口受理、一網通辦”新時代

近日,天津市某新材料企業通過“信用中國”網站提交了行政處罰信用修復申請。僅僅2個工作日,企業經辦人就收到了信用修復完成的短信通知。
該企業負責人王經理,前幾年還在另外一家公司工作,可以說全程見証了信用修復“天津模式”的提檔換速。
王經理回憶,2021年之前,行政處罰信用修復不但需要在“信用中國”網站和“天津市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重復提交、重復申請,而且兩個系統對於行政處罰信息的最短公示時間、情節認定標准、修復流程、材料要件、辦理時限均不相同,導致兩個網站信息公示不同步,“你撤我沒撤”的情況也經常發生,對企業重塑信用,重新參與市場競爭造成很大困擾。“我當時所在的企業就因為修復信息不一致,丟了一個大項目。”
但2021年之后,企業在信用修復時隻需要通過“信用中國”網站提交一次就行。尤其是今年以來,企業在市場監管等領域的修復流程更加簡單,修復周期明顯縮短。
“5月初的時候,本來以為公司會因為一條廣告領域行政處罰的問題不能參加新項目投標,但沒想到修復過程中,相關辦事人員告訴我們隻需要簽訂一份信用承諾書,就可以當場直接領取《修復決定意見書》,不用像以前等待很長時間”。而正是信用修復流程的優化,讓企業獲得了新項目投標的機會。”王經理感慨:“修復流程簡化,對我們企業來說,就是‘真金白銀’。”
企業信用修復效能的提升及體驗感的優化,得益於2021年以來天津在全國率先啟動的“一口受理、一網通辦”信用修復機制創新。天津市發展改革委信用建設處處長楊立全介紹道,“天津是目前全國唯一在省級層面,實現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全領域‘一口受理、一網通辦’的地區”。
工作人員幫助企業完成信用修復。受訪者供圖
2021年1月,為從根本上解決信用網站與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行政處罰信息公示不同步難題,天津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市場監管委研究出台《關於完善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機制保障信用主體權益的通知》,明確提出“發展改革部門一口受理全市企業的信用修復申請,通過信用網站統一辦理企業行政處罰信用修復,修復結果在部門之間互認、共享”。
2023年7月,天津在市場監管領域,率先推動以信用承諾代替現場檢查,探索“先修復后監管”模式。企業簽訂信用承諾書后,當場即可領取《修復決定意見書》,實現“隨申請、隨決定、隨領走”,事后再對企業承諾情況進行核查。 王經理所在企業就是享受了該項政策。
今年以來,天津以落實國家“高效辦成一件事”有關要求為契機,結合不久前發布的《天津市2024年營商環境質量提升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打造“一口受理、協同修復”工作機制2.0版。
2024年5月,市發展改革委和市市場監管委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工作方案》,通過失信信息信用修復指引“集中公示”、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一口受理”、市場監管領域行政處罰信用修復“全程網辦”等舉措,進一步完善行政處罰信息“一口受理、協同修復”的聯動機制,實現“高效辦成信用修復一件事”。
機制上的創新最終轉化為行政服務效能的提升與助推企業發展的動力,天津通過創新修復機制、強化數據治理、引入信用承諾等舉措實現信用修復質效“雙提升”。
某集團公司天津分公司負責人趙先生在採訪中特別提到,“與集團旗下其他分公司信用修復周期相比,天津分公司信用修復辦理時間較其他分公司短50%以上,且修復過程中需要提交的材料及流程越來越簡化”。
目前,天津全市企業行政處罰信用修復實現全程網上辦,線下跑腿次數由2次減少至0次。近三年累計完成信用修復2.3萬件,為企業減少重復申請2.3萬次,減少提交材料要件9.2萬件。
相關閱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