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全鏈條做好應對措施 全力保障安全度汛

人民網天津7月12日電 (郭維瑾)“如果把海河流域比作一個漏斗,天津就位於斗柄的位置。因此,我市防汛工作不僅要關注本市的降雨過程,還要關注上游北京、河北的降雨、客水入境情況。”7月12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張軍武代表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為大家介紹今年天津的防汛形勢和相關工作情況。
新聞發布會現場。天津市政府新聞辦供圖
天津的汛期是每年6月15日至9月15日,降雨量約佔全年的80%,其中7月15日到8月15日是主汛期,面臨的防汛任務主要是上防洪水、中防內澇、下防海潮、北防山洪。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主汛期天津大部分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成左右,可能有1到2個北上高影響台風。
在前期准備方面,張軍武介紹,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會同全市各區、各部門及早發力,從“防、減、救”全鏈條做好應對措施。
一是突出“早”部署。於年初下發了《天津市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見》,推動各區、各部門、各單位備汛工作早動手、早准備、早落實。建立起涵蓋防汛重點部位責任人、城市社區“網格員”和鄉村“鑼長”三位一體的責任體系,確保防汛職責任務全覆蓋、一貫到底。
二是突出“實”操性。固化去年應對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經驗,制定《天津市洪水應對工作機制》,圍繞防、抗、救全鏈條全流程,從9個環節規范洪水應急處置工作責任、程序和具體要求。今年以來,全市開展防汛培訓演練3500多場次,進一步提升了各級責任人的業務水平和臨戰處置能力。
三是突出“查”隱患。聚焦防汛的重點部位和高風險點,組織各區、各部門出動3.4萬余人,排查點位5.9萬余處,發現重點問題279項,入汛前已全部整改或落實安全措施,堅決杜絕“帶病入汛”。
四是突出“鑄”隊伍。深化央地聯動、軍地協同,統籌建立市、區、街鎮、村居四級5869支12.9萬余人的軍地聯合搶險隊伍,一旦出現險情可以快速處置。
面對即將到來的主汛期,張軍武表示,天津將立足“防大、防猛、防極端”,加強統籌協調,從強化監測預警、加強督導檢查等多方面狠抓措施落實,確保本市防汛安全。
發布會上,天津市水務局副局長王金智圍繞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的“四不”目標和確保城鄉供水安全的目標,介紹了各項准備工作。
聚焦應對突發汛情,王金智表示,水務部門將從以下三方面做好應對措施。
一是強化突發汛情監測預報。主汛期將投入3部測雨雷達,針對強降雨趨勢,對空中雲層雨量開展實時監測預報,提高降水數值預報精度,延長預見期﹔針對上游入境洪水,實現與水利部海委和京冀兩省市雨水情信息共享,根據上游實時雨水情信息,5至10分鐘內對上游洪水作出預測預報,為開展防洪應急調度提供重要支持。
二是強化突發汛情應急響應。主汛期各級防汛部門保持視頻會商、通信網絡實時在線,一旦發生汛情,預警信息將第一時間直達基層防汛責任人,叫應各級防汛單位啟動應急響應。應急響應啟動后,市應急、水務、氣象等單位以及水利部海委和京冀等上游省市將啟動聯合會商,科學下達防汛調度指令﹔各有關區、各級防汛工程管理單位將立即啟動險工險段、防汛薄弱點位防汛搶險保障措施,鞏固河道、水庫、蓄滯洪區行洪安全防線。
三是全力應對城市內澇。遇強降雨預警,市排水部門將提前降低泵站前池水位,騰空管道、二級河道,啟動中心城區16處易積水點位、13處易積水地道“一處一預案”。強降雨發生后,市、區兩級排水部門將及時開啟排水閘門、泵站,打開積水路段雨水井蓋,全力強排路面積水,努力實現“大雨雨后2小時、暴雨雨后5小時主干道路積水排除”目標。同時,將會同應急、公安交管、城市管理等部門,對積水地道、下沉路落實“10厘米預警、20厘米硬隔離”交通管制措施,防止車輛誤入積水地道出現危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