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京津冀非遺聯展:瓣瓣同心 “遺”脈同源
龍型料器作品身上的鏈條環環相扣,不到2厘米的兔子料器栩栩如生……在2024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上,汪文政帶來的展品不時吸引觀眾駐足。
汪文政展出的料器。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汪文政是天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汪氏料器第三代傳承人,在他的兒時記憶中,家中父輩每天都在燒制料棍、捏塑作品。“家裡擺滿了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料器,小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看長輩們捏小動物。”
汪文政介紹,與將原料熔化后澆注到特制模具中一次成形的琉璃不同,料器則是將硅酸鹽及其它金屬氧化物等原料,經過高溫熔化,拔成各種規格的料棍,藝人用各色料棍在燈火上燒烤,軟化后迅速捏塑,使用簡單的小工具時而拉,時而粘,有時用剪子鉸,有時用鑷子拽,塑造出形態各異的作品,有點像捏糖人兒。一般來說,料器的整個制作過程最短不過10多分鐘,最長也不超過1小時。
一盞噴燈,一柄鑷子,一根料棍,構成了料器最基本的行當。沒有草稿,更沒有模具,全靠藝人的即興創作,用汪文政的話說,每一件料器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自從2022年被認定為天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汪文政的料器作品經常參加各種展覽。“參加各種形式的展會,不僅讓我們手藝人之間能有更多的交流,還能增長見識。”汪文政說,天津非遺種類非常豐富,這其中凝聚著天津人民千百年來的智慧與創造,能將天津的非遺記憶展現給大眾,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自己很有成就感。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屆京津冀非遺聯展以“瓣瓣同心慶華誕‘遺’脈同源啟新篇”為主題,室內及戶外展總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京津冀參展非遺代表性項目200余項,參展參演傳承人300余名,展品達上千件套。活動內容概括為展、會、演三大版塊:展主要包括“非遺‘拾’光 遺脈同源展”“匠作‘拾’光 遺脈相連展”和“‘拾’光造物 遺脈相承展”,將持續到12月﹔會主要包括新聞發布會、聯展開幕式、非遺研學團、非遺市集、非遺購物節等﹔演主要包括“拾”光前行——非遺大篷車、京津冀非遺社火巡演以及戲曲、曲藝、武術、皮影等不同主題的京津冀非遺主題之夜。
本次參展的非遺代表性項目。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10周年,同時也是京津冀三地啟動輪值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10周年。10年來,京津冀三地協同創新,譜寫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的輝煌篇章。本屆京津冀非遺聯展是第3次輪值到天津舉辦,其規模、展覽時間、參展項目數量、參加傳承人及展品數量均為天津主場歷屆之最。以非遺搭建起的三地文化交流平台,也將在國慶期間豐富文化旅游市場供給,提升三地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促進京津冀文旅消費,推動京津冀文旅協同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