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農交所成交規模近8年年均增長超50%
天津北辰經濟開發區雙川道與雙辰北路交口處,一塊1.4萬平方米的集體閑置經營性資產日前通過天津產權交易中心所屬天津農交所完成合作招商,天津譽誠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7950萬元的價格競得其10年的使用權,該集體資產在新的合作方主持下將被改造成一個綜合教育園區。
“知道我們有盤活該‘沉睡’地塊的想法后,天津農交所的工作人員主動幫助我們制定招商工作方案,並根據我們對該集體資產的使用規劃向符合資質的企業公開招商,由於整個挂牌流轉程序規范、標准、透明,最后以我們滿意的價格完成項目盤活。交易完成后,我們交易雙方還獲頒交易鑒証書,保障了大家的合法權益。”該資產轉出方北辰區雙街鎮雙街村黨委書記劉春東向記者介紹。
劉春東介紹,雙街村集體經濟組織近年來深挖存量集體資產市場價值,通過招商、招標、招租的方式,累計委托天津農交所完成合作招商、招標採購、物業出租等項目69筆,合同總金額6.82億元。“不僅引來新產業、新業態盤活閑置資源,還為村集體以及周邊經濟拓展了新的增長點。”劉春東說。
雙街村與天津農交所的合作交集,是天津農交所服務深化農村改革、助力城鄉融合發展、努力建設全國一流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一個案例。據天津農交所總經理王菲介紹,天津農交所積極落實“十項行動”以及“三新”“三量”工作,以農村集體存量資產盤活為主線,以服務保障農業農村領域重點項目落地為重點,按照項目化、市場化、場景化的盤活原則,通過在全國率先推出《農村存量資產盤活綜合解決方案》,一體化配置土地、資本、技術、數據、勞動五大發展要素,更大范圍實現城鄉要素市場化配置,有力推動農民增收、農地增值、農業增效工作。自2017年起,連續8年實現成交規模快速增長,年均增長超50%,其中2023年交易額首次突破100億元,居全國領先位置。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交易額超過138億元,居全國首位,全年有望實現50%以上增長。
“我們對2022年以來的交易數據進行統計,發現在農交所挂牌的市場成交率達到86.34%,競價率31.96%,投資人遍布全國31個省份,吸引外埠來津投資規模超110億元,累計為村集體和農民增收15.07億元,惠及37.78萬農戶。”王菲說。
2023年11月,天津獲批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整省試點,天津農交所成為試點建設單位。一年來,天津農交所圍繞試點建設,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天津方案”,並將其向新疆、山東、河北、青海、甘肅等地推廣,為下一步建設一個立足天津、服務京津冀、面向全國的綜合性農村產權交易平台奠定基礎﹔圍繞探索構建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戶權益保障機制,天津農交所在全國率先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托管平台,提供股權變更、查詢、証明、分紅等全面服務,截至2024年10月,累計完成2590個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托管,完成股權變更5480筆,金額21637.72萬元,有力解決當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涉及的集體成員身份確認和財產收益兜底保障等問題。(記者 吳巧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