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經驗”為全國基礎教育發展提供新范式
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四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十六次學術年會在津舉行。會議期間,與會嘉賓詳細了解天津基礎教育發展歷程與教學改革的實施路徑,對天津科學推進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的系列創新舉措給予充分肯定。大家表示,“天津經驗”為全國基礎教育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新范式。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近年來,天津堅持守正創新,探索實踐,努力鍛造新時代的“大先生”。“天津始終秉持‘三個一’的培養理念,即培養一個、帶動一批、影響一片,通過實施若干重點工程項目,推進培訓任務落地見效,形成了教育家型教師培養接續進階的三個階段。”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喬盛介紹說。
據了解,天津在全國率先提出培養未來教育家,啟動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分四期培養396名學員。同時,啟動中小學校長培養培訓工程,分五期培養480名優秀教學校長和1250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此外,還啟動實施了“265”農村骨干教師培養工程,分兩批培養200名市級、600名區級、5000名校級農村骨干教師。“我們把這個階段稱之為新銳擢拔階段。”喬盛說。
隨后,天津基礎教育師資培養進入團隊塑形階段,重點實施4大項目,分別是:中小學學科領航培養工程培養學員560人,實現了各區、各學段和各學科的全覆蓋﹔“津門三杰”支持計劃每年遴選10名左右“杰出津門校長”、20名左右“杰出津門班主任”、30名左右“杰出津門教師”,以“人才+培訓”的模式,制定3年培養方案﹔未來教育家行動計劃在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基礎上,建立“學員共同體”和“成長聯盟”,結群互助、資源互用、能力互補,制定5年培養方案,培養學員58人﹔中小學校長領導力提升計劃制定5年培養方案,培養學員100人,努力提煉校長辦學主張和治校理念,提高校長在教學、教研和科研等方面的領導力和影響力。
進入新時代,天津基礎教育師資培養也進入到梯次優化階段。據介紹,今年天津啟動實施基礎教育未來教育家梯隊成長助力計劃,包括:中小學教師校長全員培訓固本提質工程、中小學新任教師校長筑基啟航工程、中小學市級骨干師資隊伍卓越示范工程以及教育家型津門名師名校長培育引領工程。“可以說,天津基礎教育師資建設的3個階段呈現出多階段遞進、螺旋式上升的特點。我們從重點關注個體引領,強化頭雁效應,主要解決‘有沒有’﹔到力促集群發展,強化團隊效應,主要解決‘多不多’﹔再到如今突出優化整體素養,強化系統效應,主要解決‘強不強’,目的都是助力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喬盛表示。
對於天津多年來教育家型教師培養層層遞進、系統推進的實踐,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呂玉剛表示,天津在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中形成了立體系統的培養培訓體系,做得實、招法新、效果佳豐富了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學術理論,為學會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案例,學會將推廣“天津經驗”,助力全國教育家型教師培養,共同推動中國教育進步。
北京市教科院副院長楊德軍表示:“天津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探索系統又全面,我們要取其精華,結合自身實際,高水平推動本地教育家型教師隊伍建設。”(記者 張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