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攜手共創 津城出行更舒心
今年12月2日是第十三個全國交通安全日,以“文明交通 攜手共創”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在津啟動,道路交通安全再次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據我市公安交管部門統計,截至目前,我市機動車駕駛人數達到550余萬,機動車保有量超過450萬輛。面對快速發展的道路交通,我市交管部門不斷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執法能力,社會各界、各部門協同合作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廣大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交通安全意識不斷增強,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道路出行變化不斷增多,百姓出行更暢通、交通更安全,文明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良法善治 文明出行更自覺
昨天中午,和平區南京路與營口道交口車水馬龍,營口道方向信號燈為綠燈,行人魚貫而出,此時由南京路駛出的右轉車輛停車等候行人通過。“以前有時會和行人搶道,這幾年通過交警的宣傳和管理,自覺有了禮讓行人的意識。”出租車司機賈師傅說。
“騎乘電動自行車要戴好安全頭盔,現在我們都養成習慣了。這不僅是法規的要求,也是安全的前提。”快遞員朱濤說。
“經過持續的宣傳引導和專項治理,現在多數駕駛人都能做到主動禮讓行人,行人在斑馬線上也都盡快通行,大家互諒互讓,讓出暢通,讓出安全。”交警和平支隊泰安道大隊大隊長黃偉表示。
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體系,以《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實施條例為綱,推動我市制定修訂《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定》等地方性法規,制定實施《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責任制規定》系列政府規章以及行政規范性文件。
《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2019年5月1日頒布施行,特別規定了闖紅燈、跨越護欄、鳴喇叭、違規變道、不禮讓行人等9項不文明交通行為。交管部門持續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並通過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方式對不文明交通行為予以糾正治理﹔2021年1月1日施行的《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定》,通過地方性法規理順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體制,完善政府領導、各部門協調聯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交通安全治理新機制。
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市公安交管部門以交通安全宣傳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等“七進”為依托,結合全市“爭做文明有禮天津人”等重點主題活動,與多部門合作,啟動了“文明單位示范文明,爭做文明有禮天津人”文明交通志願勸導行動、爭做文明好司機、“千警進千校”、“開學第一課”等一系列富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宣傳。“如今依托全市已建成的17個文明交通宣傳主題公園、24個高速公路文明交通宣傳主題服務區、5條文明交通宣傳主題公交線路、35個交通安全文明村以及700余塊進行文明交通宣傳的戶外大屏,交通安全宣傳有效覆蓋了群眾出行場景。”市公安交管局指揮室科長袁鍇說。
“法律不僅僅是約束行為的工具,更是塑造社會文明的手段。通過法律的宣傳和教育,市民的交通文明意識得到了提升,禮讓行人、文明駕駛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自覺行為。”市公安交管局法制支隊一級警長王坤博說。
精細化改造 引導“便己利他”新規則
“明明是直行的車,就為了少等一會兒紅燈,非停在右轉加直行車道裡,后面右轉的車就因為這一輛車都堵在那兒。雖說不違法,但太耽誤時間。”
“很多路口,電動車、自行車等紅燈時把非機動車道都佔滿了,想右拐的自行車也拐不了,隻能在后面等著。有些車為給后面的讓路,向前一挪,又影響了汽車右拐彎。”
……
“在不違法的前提下,讓出行者實現‘既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不僅僅需要日常的執法管理,每個交通參與者的自我約束,也需要對道路交通組織的科學優化,這是我們由法治向文明治理提升的努力方向。”市公安交管局秩序支隊政委邢毅說。
“別看就多了兩條虛線,可解決大問題了。”家住河北區北寧灣社區的周先生告訴記者,“北寧灣社區出入口處在鐵東路、張興庄大道、迎賢道組成的三岔畸形K字路口處。之前,每逢早晚高峰三個方向過來的自行車、汽車、行人都往一個口走,路況復雜,很容易出交通事故。”
群眾提問題,工作有方向。經過細致調研,公安交管部門對該路口進行精細化提升改造,通過將南口停止線、斑馬線前移,縮小路口范圍,同時拆除路口西側綠化帶和南口安全島﹔在路口內施劃引導線,規范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通行路線﹔增設交通提示標志,實施輔道機動車停車讓行等措施,有效規范了路口行人、車輛的通行秩序,提升了通行效率。
“現在行了,都按照路口的虛線指引,大家都規規矩矩各走各的道,通行速度快了,也更安全了。”河北區北寧灣社區的居民們對路口的改造表示滿意。
“便己利他的道路通行渠化,有賴於科學的頂層設計。”市公安交管局秩序支隊規劃調研大隊大隊長程韞琳說,經過細致調研、科學規劃,很多路口做了精細化改造。比如,在路口設置直行待行區,方便非機動車左轉﹔通過設置非機動車等候區,消除同路口非機動車與機動車沖突﹔為不同車道編上“標號”,引導駕駛人提前選擇正確導向“對號入座”……
據介紹,今年以來我市公安交管部門與交通、城管、規劃等多部門密切配合,從加大警力部署全力疏導、系統優化交通渠化、科學精細組織實施、完善各類科技設施、全面加強宣傳引導等5方面科學頂層設計,最大限度增加道路通行空間、優化信號系統配時、引導流量錯峰錯時保障通行時效。今年全年精細化改造路口28個,道路微改造11處,增設9處快速路交通合流點位振蕩標線及彈性交通柱等隔離設施,更新交通護欄8000余米、交通標志150余處、交通標線11.7萬平方米。
科技賦能 道路通行更順暢
“5分鐘搞定,真快啊!用手機就能跟交警視頻連線處理交通事故,又快捷又不影響交通,保險公司也很快與我聯系跟進理賠事項。放在以前,報警、拍照,去交警大隊接受處理,咋也得跑上大半天。”11月25日下午,在河西區賓水道上,兩輛小轎車發生擦碰,事情雖沒多大,但時值下班高峰,駕駛人白先生隨即撥打了110報警。在隨后不到5分鐘的時間裡,通過“視頻連線+語音指導”的方式,交警與白先生、對方駕駛員進行事故基本情況的核實,並完成該起交通事故的信息採集,指導兩人迅速撤離現場。
據了解,目前我市16個行政區域已全部推廣使用輕微道路交通事故線上視頻快處功能。自去年3月推行以來,七成以上的輕微交通事故當事人在駕車發生輕微交通事故時採取此種方式進行快速處理,這些事故平均處理時間較以前減少近50%,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
據市公安交管局科技和設施保障支隊科技設施管理大隊副大隊長段濤介紹,在強化交通事故等道路突發情況處理的基礎上,全市各相關部門還通過繼續實施提升城市道路出行品質“十項攻堅”34項舉措,緊盯中心城區重點路口,綜合採取“量身定制”方式,今年以來完成了12個路段“綠波帶”和220處路口信號配時優化。
“近年來,我市以智慧交管賦能道路通行,創新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推動公安交管工作朝著更加智慧化方向發展,有效提升交通管理服務水平。”市公安交管局指揮室副主任劉偉介紹,如今,交警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和科技設施實時監管路網運行狀況,通過提高算力,調整路口交通信號燈的配時方案,提升群眾出行體驗﹔充分利用“公安交管+地圖導航”融合技術,向交通參與者實時發布道路擁堵等信息,達到“未堵先知、預警先動、止於未發、防患未然”的效果。(記者 宋德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