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優提質 提升教育公共服務普惠性
單片機機器人、智能機械臂、AI互動體驗……前不久,在天津市紅橋區教師發展中心附屬小學,紅橋區教師發展中心科學教師張天軼帶領學生近距離領悟科學之美。今年9月,紅橋區躍進裡小學更名為紅橋區教師發展中心附屬小學。隨后,紅橋區教師發展中心的教研員走進小學,與老師共同研究教學問題,為學生進行授課指導。“借助於教師發展中心強大的師資力量和教育優勢,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校內老師的‘成長’也更加科學化。”紅橋區教師發展中心附屬小學校長李俊義欣喜地說。
這所小學的發展正是天津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的縮影。
自2008年以來,天津緊緊圍繞公平普惠這條主線,實施三輪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達標建設,提升改造辦學條件,推動城鄉教育一體發展,有效保障了教育機會公平。2015年,天津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后第三個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國家評估認定的省市。進入新時代,“上好學”成為人民群眾最大的期盼。
天津教育部門將工作重心從基本均衡轉向優質均衡,通過“組合拳”持續實施優質資源輻射引領工程,努力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願望,天津基礎教育也走出了一條擴優提質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兄弟區牽起來——
去年,薊州區中小學、幼兒園70名干部教師走進和平區挂職鍛煉,跟班、跟崗學習先進理念方法,通過進班聽課、集體教研、參與培訓、參加學校特色活動等方式,學習和平區教育發展的先進經驗。這樣的深入交流,兩區已進行了4年。2020年,和平區與薊州區結成區域教育發展共同體,隨后,兩區干部教師實地互訪、學生線上線下交流成為常態。
目前,天津中心城區之間及中心城區與其他各區結成16個區域教育發展共同體,建立了教育協同長效發展機制,在戰略規劃、學校管理、學生思政、課程建設、教師發展、“五育”育人等方面開展合作交流,借助中心城區教育優勢,整體帶動環中心城區和遠城區教育提升品質,實現區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合作校辦起來——
2022年,市教委和紅橋區政府簽訂《推進紅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框架協議》,支持天津一中、耀華中學、新華中學和天津市實驗小學等市直屬學校落地紅橋,助力紅橋區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為天津市優質資源輻射引領工程首個落地項目,耀華中學紅橋學校於2023年建成並實現高質量招生。耀華中學選派優秀教師到紅橋學校任教,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紅橋區也選派三批教師到耀華中學頂崗任教,在學生管理、課堂教學方面充分學習耀華中學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管理經驗。“耀華中學紅橋學校建校一年多來,成績斐然,已成為全市合作辦學的標杆。”紅橋區教育局黨委書記何文暉表示。
為了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更多學校,從“一校優”到“校校優”,市教委與各區簽署合作協議,推動市直屬校與各區開展合作辦學,共享優質教育品牌和資源。此外,全市各區義務教育學區化辦學比例達到100%。
集團校強起來——
目前,我市成立基礎教育集團101個,集團成員校共計411所。教育集團遵循“七同”原則,即文化同源、管理同步、教師同研、資源同享、學生同學、質量同評、活動同行。加入集團后,很多過去的普通校很快展現出不普通的面貌。
2024年3月,天津市實驗小學牽頭天津港保稅區空港實驗小學、天津市實驗小學濱海學校、天津市實驗小學津南學校,成立天津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有了天津市實驗小學的鼎力幫扶,我們的辦學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學校面向家長進行的隨機調研滿意度高達100%。”天津市實驗小學津南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柴學東深有感觸地說。
好老師轉起來——
2023年9月,天津市南開田家炳中學教師許佳楠走進天津師范大學南開附屬中學,開啟交流生活。交流期間,身為天津市學科骨干教師、中小學“學科領航教師培養工程”學員,她不僅擔任備課組長和班主任工作,還與兩位青年教師結成師徒對子。“許老師為我們帶來了專業的課堂,更帶來了對年輕教師的科學指引。如今,我們正在享受這些好老師為學校發展帶來的‘紅利’。”天津師范大學南開附屬中學校長李崇嚴說。
為了讓孩子們遇見更多好老師,天津積極開展教師交流、校長輪崗工作。近年來,全市交流教師達3.4萬人次,其中骨干教師佔比55%以上,輪崗校長2500余人次。
“今年,天津有6個區通過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通過率位居全國前列。根據近幾年的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全市八年級學生的數學、語文、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測試成績均位於全國前列。有關研究也表明,天津教育資源配置公平程度居全國第3位。”市教委主任荊洪陽表示。
現如今,無論是從中心城區到邊遠農村,還是從濱海新區到山區、庫區,在這套“組合拳”的實施推進下,天津基礎教育區域、城鄉、校際間的差距正在進一步縮小,基礎教育擴優提質之路越走越穩、越走越寬。(記者 張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