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引入DeepSeek大模型
成為京津冀地區首個完整接入該模型的智算平台

今年春節,最火的話題之一就是DeepSeek(深度求索)。DeepSeek的出現,不僅為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讓全球見証了我國在AI領域的卓越創新與突破。2月13日,天津市河北區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以下簡稱天津智算中心)成功部署國產大模型DeepSeek全系,成為京津冀地區首個完整接入該模型的智算平台。這一舉措不僅標志著國產AI技術生態的跨越式升級,更以“算力普惠+模型開源”的雙輪驅動,為區域人工智能產業注入強勁動能。
“DeepSeek的出現,讓全球看到了中國AI的硬核實力。”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CEO(首席執行官)孔祥朋在發布會上難掩激動。他坦言,過去企業開發AI應用常面臨兩大痛點:訓練成本高昂、技術門檻過高。而DeepSeek通過算法優化與開源模式,將模型訓練效率提升30%以上,硬件成本降低50%,真正實現了“讓AI用得起、用得好”。
以天津智算中心的實踐為例,其部署的DeepSeek 671B全量模型及6個輕量化蒸餾模型,可為企業提供“即插即用”的算力服務。一家參與合作的醫療科技企業負責人算了一筆賬:“過去自建算力中心需投入上千萬元,現在通過智算中心調用DeepSeek,成本驟降至百萬元級,還能獲得專家團隊的技術支持。”
DeepSeek的引入並非一蹴而就。天津智算中心憑借華為全棧自主可控的300PFlops(浮點運算次數)算力底座,成為全國首批適配DeepSeek的平台。“部署僅一周,就有十幾家京津冀企業主動接洽,包括多家央國企和上市公司。”孔祥朋透露,這些企業覆蓋智能制造、金融、醫療等多個領域,合作意向集中在垂類模型開發與場景落地。
作為首批受益者,天大智圖(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徐大為深有感觸:“過去我們的‘海河·岐伯’中醫診療模型隻能提供基礎建議,接入DeepSeek后,它能結合用戶生活習慣、地域氣候等數據,生成個性化調理方案。”他舉例,一位患者因冬季干燥出現咽痛,模型不僅推薦了潤肺食譜,還提示“增加室內濕度至50%”,實用性大幅提升。
“從政策引領到基建突破,從模型開源到生態聚合,DeepSeek落地的背后是河北區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系統性布局。”河北區數據局局長楊天虎介紹,河北區政府率先出台《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條措施》,從算力補貼到人才引進,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我們的目標是為企業減負,讓創新無憂。”
同時,在基礎建設層面,天津智算中心以300PFlops(浮點運算次數)算力並採用華為全棧國產化架構,確保技術自主可控。楊天虎強調:“這不是簡單的算力堆砌,而是‘政產學研用’生態的全面打通。”目前,中心已聯合發布11個垂類大模型,並與14所高校共建AI課程,年內將完成14個國產模型基座的替換,徹底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
對於下一步規劃,孔祥朋描繪了清晰路徑:2025年天津智算中心將沖刺1000PFlops算力規模,並建設金融、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專業化智算中心。“我們正與市金融局合作搭建數據專區,未來銀行可通過AI模型快速評估企業信貸風險,效率提升超80%。”
楊天虎告訴記者,河北區將整合智算中心與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的數據資源,打造高質量開放數據集。“比如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我們已匯集10萬小時真實路測數據,車企調用后可直接訓練自動駕駛模型,研發周期縮短一半。”
當算力普惠遇上技術自主,當數據要素激活千行百業,“天津智算”正以破竹之勢,為中國AI生態樹立新標杆。(記者 宋德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