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開華苑園厚植沃土打造創新生態圈

2025年02月21日10:13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天開華苑園厚植沃土打造創新生態圈

  引入高成長科技型企業333家,入駐企業237家,盤活載體5.5萬平方米,新增企業融資額超6.4億元……自去年2月18日正式納入天開高教科創園“一核兩翼多點”空間發展布局以來,天津濱海高新區華苑科技園創新要素不斷聚集,創新生態圈持續優化,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動能。來自天開園的活力基因,正在天開華苑園的創新沃土中深深扎根,拔節生長。

  筑巢引鳳

  優質項目紛至沓來

  最近,鵬鈦存儲技術(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丁天洋經常從南京總部到天津出差,實地查看公司在天開華苑園的新項目籌備情況。

  去年3月,這家高性能企業級存儲主控芯片和高端企業級固態硬盤存儲解決方案市場領軍企業,選擇在天開華苑園建設新的發展基地,開展研發工作,同時,打造以存儲系統為平台的實驗基地,進行前沿性適配,未來還將開展后端測試和生產制造等業務。

  “天開華苑園的產業生態和政策支持讓我們看到了巨大的發展潛力。”鵬鈦存儲創始人、董事長丁天洋表示,“信創產業是天津高新區的優勢產業,天開華苑園不僅有中科曙光、飛騰、南大通用、天地偉業等龍頭企業,還有完善的產業鏈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在天開華苑園的引薦下,我們正在與中科曙光在數字基建方面開展合作,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今年,全公司瞄准數億元的營收增長目標。”

  他高興地告訴記者,除了項目合作,天開華苑園還幫助企業對接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投資基金,並於去年三季度順利完成融資。丁天洋說:“目前,我們還在對接海河、海泰等其他跟投的產業基金,近期有望完成交割。我們希望在未來3年內,天津團隊增加到百人左右的規模,天津鵬鈦科技有限公司的年化營收達到5億元。”

  除鵬鈦存儲之外,一年來,中電科藍天產業園、天津市城市共同配送新能源智車網聯等項目先后在天開華苑園啟動,優秀留學回國人員創業項目賽迪半導體、余庫智能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的優質成果轉化企業先行醫療、欣遙環保等也紛紛落戶。在引入的高成長科技型企業中,來自北京、河北的企業佔比近三成。

  為企業構建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天津高新區專門打造了創新積分制,目前,“科創積分貸”和“科創積分擔”已累計支持300家企業獲得26.69億元的授信,85家企業獲得3.2億元的擔保融資。此外,天開華苑園還與天津OTC(天津濱海櫃台交易市場)聯動,落地天津市首單“孵化器+認股權”登記托管業務,進一步拓展了認股權業務的應用場景。

  搭建載體

  157家創新平台釋放活力

  今年1月,天津大學與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在天開華苑園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推動腦機接口技術在新一代人工耳蝸設備、先進聲音信號處理技術、智能眼鏡等視聽覺領域的應用,共建腦機智能聽覺中心,深入合作攻關核心技術、核心器件和系統裝備,並在人才培養與交流、學生實習與就業等方面,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作為我市最高層次的科學研究類創新基地,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匯聚了天津大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海河產業基金等“政產學研用金”資源,正在打造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腦機接口未來產業高地,目前已在天開華苑園孵化出瑙璣科技、超瑙醫療等5家科技型企業。

  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天開園的良好環境滋養下,天開華苑園的創新平台茁壯成長、蓬勃發展。除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外,這裡還布局建設了鋰離子電池技術創新中心、新型電源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創新平台以及天津大學醫療機器人與智能系統研究院、北京大學(天津濱海)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天津中科先進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平台數量達到157家,其中,國家級創新平台20家,市級以上創新平台137家,成為一個個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為天開華苑園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天開華苑園高能級研發創新平台,天津市腦機合盈海河海泰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天津芯火集成電路創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兩隻產業專項基金先后成立,總規模達12億元。此外,天開華苑園與國際知名機構科勒資本合作,設立了天津首隻國資參與的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S基金)。

  協同聯動

  轉化成果“生根發芽”

  去年年底,天津天開發展集團在天開華苑園設立孵化轉化平台,位於物華道10號地塊。讓天開集團企業招商部部長廖健沒有想到的是,載體還未投用,就已經被許多想要入駐的企業“預訂”了。

  “現在,很多企業想‘排隊’進入天開園,核心區的載體不夠用,華苑園距離近,產業基礎雄厚,有利於推動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廖健告訴記者,華苑科技園納入天開園“多點”后,天開集團與高新區科技部門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在共同招商時也配合得更加默契。

  目前,已有8家企業簽訂了入駐孵化轉化平台的意向協議,未來,這裡將成為天開園核心區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領域技術成果孵化轉化的重要載體。“天開園營造出了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為企業打造了全鏈條的生態圈,接下來我們還要突破物理空間的限制,把創新創業的火苗撒到全市各個角落,讓新想法、新概念、新產品不斷誕生。”廖健說。

  眼下,天開園2.0版支持政策在“一核兩翼多點”實現“熨平”。政策發布以來,天開華苑園從貸款貼息、人才引育等25個方面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支持,2024年,園區企業申請的兩個批次共26個項目獲得政策支持,並在當年全部兌現。

  天津濱海高新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夏青林表示,今年,高新區將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天開園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積極借鑒北京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措施,持續完善天開華苑園科創服務體系,拓展企業創新積分制應用場景,率先探索“先研后股”“先投后股”“認股權”等模式,為天開園試政策、蹚路徑,持續強化原始創新策源地、成果轉化孵化器、科創服務聚集區作用,開啟天開華苑園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記者 馬曉冬)

(責編:張靜淇、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