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住鄉愁,留得住情懷——
“老”城煥“新”記

“城,所以盛民也。”
在全國城市更新項目步伐不斷加快的當下,如何讓城市更新與城市文化相融,延續城市文脈,成為眾多城市探索的重要課題。
天津,這座有著600余年歷史沉澱的城市,正以獨特方式悄然開啟城市更新與城市文化交融的征程,在城市更新的考卷上,書寫著自己的答案——記得住鄉愁,留得住情懷。
一機床城市更新項目 ——
景觀再造激活城市脈搏
將工業遺存與現代功能相結合,在保留城市記憶的同時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這是第一機床總廠及周邊片區城市更新項目(以下簡稱一機床城市更新項目)交出的答卷。
踏入一機床城市更新項目區域,濃厚的工業文化氣息扑面而來。所謂 “修舊如故”“故裡有新”,在這裡便能找到具象呈現。
曾經的職工食堂,如今已變身為招商展示中心,但食堂外牆和那醒目的“職工食堂”四個字依然保留。“保留這面牆和字,是為了留住大家對廠區的念想,職工食堂充滿了煙火氣,是廠區生活的重要記憶。”天津泰達城市更新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管理部部長王士偉說。隨后他又指著不遠處的一棟建筑說:“那裡原是蘇聯專家樓,小磚牆極具特色,原樣保留的建筑外觀,承載著過去的故事,是城市工業文化的見証者。”
最妙的是,除了建筑,項目還充分利用了廠區的各種工業元素,將其轉化為景觀小品。老舊的牛腿柱,曾經用於支撐熱力管管線,如今被保留下來,與現代照明系統相結合,成為獨特景觀﹔廢棄的電線杆、破碎的水泥塊,以及拆除廠房剩下的磚塊,都被運用在樹池甚至地面的建設中。“我們盡量保留原來的這些構筑物,把它們融入景觀,這既是一種盤活利用,也是文化的延續。”王士偉說。
就連園區內的大樹,也幾乎全被保留了下來,樹齡最長的估計已有80年。
自2023年一機床城市更新項目部分區域陸續對外開放起,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游玩,平日裡每天有幾百人,周末時更是能達到上千人。王士偉稱,隨著項目逐步推進,更多區域將對外開放,商業項目也將不斷豐富。“周末時,星巴克和我們的自主品牌泰咖啡這兩家咖啡店常常座無虛席。目前率先開放的兩座辦公樓已實現滿租,麥當勞、一尺花園等餐飲品牌也表達了入駐意向。”
星巴克旁,立著一個籃球架。春日陽光正好,不少大人帶著小孩或在籃球架下投籃,或在一旁玩耍。不遠處的座椅上,三三兩兩的老人愜意聊天。望著兒時記憶中的建筑和這歲月靜好的畫面,很容易讓人對“時間”的認知變得模糊——這便是城市更新的意義所在,並非一味破舊立新,而是修舊如舊,在保留美好記憶的基礎上,讓生活煥新。
天美藝術街區項目 ——
藝術賦能點燃更新引擎
天美藝術街區項目最有趣之處,在於其獨特的空間規劃。
項目巧妙地將商業、教育、藝術展覽等多元功能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校區、街區、景區、社區“四區聯合”的創新模式。“我們一直秉持著‘四區聯合’的理念,讓不同功能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天美藝術街區相關負責人張超楠介紹,比如校區的教學活動為街區帶來了濃厚的學術氛圍,而街區的商業活力又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和消費的便利場所。
在建筑改造方面,項目採用新建與修繕相結合的方式,每一處都飽含故事。“我們在改造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建筑的歷史價值和使用功能,力求做到新舊融合。”張超楠說。這邊,美院的部分教室經過空間功能的重新規劃與建筑本體的修繕,既保留了歷史的韻味,又融入了現代設計元素﹔那邊,新建建筑在外觀和功能上與周邊環境相得益彰。
這裡的建筑是藝術,這裡的生活亦是藝術。藝術展覽與文化活動是項目與城市文化相融的生動體現。項目內的天美藝術空間,承辦各類藝術展覽和活動,除了承接美院的展覽,運營方還會根據不同的節氣和節日,積極策劃獨具特色的展覽內容。
如今的街巷裡,年輕藝術家在市集展示個人作品,通過藝術進行深度交流﹔美院學子席地而坐,拿起畫筆描繪眼中的城市風貌﹔大樹下,國風演奏婉轉悠揚,人們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藝術的熏陶。
商業運營也是城市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載體。在品牌商家的選擇上,項目團隊有著嚴格的標准。“我們不僅考察商戶的實力,更注重其調性是否與項目的藝術氛圍相契合。”張超楠說。
據介紹,天美藝術街區展示區自2023年12月開放以來,已舉辦了近80場活動,吸引游客20余萬人次。將於今年二季度對外開放的天美藝術街區核心區部分,目前招商也完成超過75%。項目建成后,將融合周邊旅游資源,打造現代化的微博物館群,形成多元主力業態,將建筑、空間、業態融為一體,構建文商旅產融合發展美學示范區,打造海河沿岸的文旅明信片。
漫步天美藝術街區,與藝術不期而遇。
柳林街區城市更新項目 ——
創新盤活綻放文化新光
在河西區柳林路海河之畔,天津市總工會第二工人療養院舊址(以下簡稱二療)的華麗變身,成為柳林街區城市更新項目與城市文化相融的生動注腳。匠心獨運的修繕、創新多元的盤活,讓這片閑置近20年的土地重煥光彩。
新二療似乎和過去沒什麼兩樣:中式大屋頂建筑古朴典雅,與周邊綠樹、海河景致相得益彰。始建於1956年的二療,由著名建筑師設計,承載著典型的上世紀50年代“民族式”建筑風格,是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的集大成者。然而,隨著城市發展,二療逐漸沉寂,建筑安全隱患凸顯,秉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理念,城投集團於2023年開啟修繕工程。
“我們專門對門窗的恢復配色問題進行了多次嘗試,最終經過8次現場調試,才呈現出如今這種既顯年代感又在視覺上很自然的綠色。”項目有關負責人的話,道出了對歷史文化的敬畏。從磚瓦的修復到色彩的調配,項目團隊都力求還原建筑的昔日風貌,讓文物本體與周邊環境和諧共生,延續城市的歷史記憶。
為了讓二療真正“活起來”“用起來”,城投集團還積極探索創新盤活路徑。與河西區政府緊密協作,簽訂20年使用協議,建立全方位工作機制,為項目推進提供堅實保障。同時,引入中關村智酷作為產業運營合伙人,借助其創新模式,吸引眾多優質產業服務資源集聚。
自2024年9月正式開放運營以來,二療已吸引了中關村智酷、上海明材數科、鑽瓜科技、1969椿棠等11家服務類主體入駐。
二療的盤活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柳林街區城市更新項目的關鍵一環。城投集團充分挖掘利用柳林片區周邊天津科技大學、天津財經大學等豐富的高校資源,以“創新、創業、創意”為導向,打造高校“三創”基地,引育“數字設計、創意設計”等產業主體,為柳林片區產業資源集聚創造條件。目前,柳林“三創”基地辦公區已正式開放運營,已有絲享家創意、聯勝創盈、姜堯信息、微甄科技、仰融文化等10余家優質產業主體簽約入駐。
……
磚石為筆,文化為墨。
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方面介紹,目前,全市已有累計23個綜合片區類城市更新項目啟動實施,今年還將有一批項目投入建設,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天津市城市更新條例》立法工作,不斷完善可持續政策體系,持續探索城市體檢工作機制和城市更新運營模式,著力在城市更新中保護歷史遺存、推動活化利用、賡續文化根脈。
天津正以“繡花”功夫,織一城錦繡﹔以多樣“工藝”,換異彩紛呈,在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的道路上穩步前行。(記者 胡萌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