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芯片賦能AI實戰教學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打造產教融合新范式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近日宣布,由王亞麗副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AI邊緣計算服務器系統在國產化技術創新和產教融合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該系統依托人工智能開放型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平台,實現了從芯片到軟件的完全自主可控,經過兩年多300余家單位的深度應用驗証,累計創造經濟效益超2000萬元,為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提供了創新樣本。
核心技術全面國產化
該系統採用國產芯片構建嵌入式Linux純C/C++架構,在數據處理能力、可擴展性、通用性、功耗上,展現出“三強一低”的顯著優勢:每路視頻可同步運行20+算法,支持萬人級人臉識別與情緒分析以及以圖搜圖等多種功能﹔預留充足算法擴展空間,支持500路以上攝像頭智能化改造管理﹔獨創低功耗設計,16路單元僅5瓦功耗,96路服務器整機功耗不大於100瓦。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智能化改造的統一管理以及具備完善的遠程管理中台,讓遠程維護、遠程升級以及施工配置變得更加便捷高效,能夠實現與應急管理部告警平台的無縫對接,為智慧城市安全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
多場景應用成效顯著
在實際應用中,該系統在危化品生產場景的煙霧火焰檢測准確率達99%,為中廣核、國家電網等20余家重點單位構建起智能安防體系。通過集成“算法終身免費升級+大模型復檢+本地化訓練平台”三重保障機制,系統在化工廠區、建筑工地、社區校園等復雜場景中展現出強大的環境適應能力。
產教融合育新質工匠
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師生團隊構建起“數據採集-清洗-建模-部署”的全流程實踐體系。通過參與真實項目研發,學生可直接接觸行業前沿技術,企業專家深度參與教學改革,形成“項目進課堂、案例變教材”的育人模式,為培養更多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復合型新質工匠奠定了堅實基礎。
來源: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