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新增16位國家級“非遺傳人”

2025年03月18日09:31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市新增16位國家級“非遺傳人”

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天津共有16位代表性傳承人入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經各地申報、專家組初評、社會公示、評審委員會審議等程序,確定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942人。

此次天津入選的16位代表性傳承人所覆蓋的非遺項目,包括津門法鼓(含劉園祥音法鼓、楊家庄永音法鼓)、河北梆子、京劇、相聲、單弦牌子曲、無極拳、登杆(大六分村登杆)、飛叉(永良飛叉)、面人(天津面塑)、劇裝戲具制作技藝(戲劇靴子制作技藝)、裝裱修復技藝(天津古籍修復技藝)、葫蘆制作技藝(天津葫蘆制作技藝)、中醫診療法(津沽臟腑推拿)、中醫傳統制劑方法(宏仁堂紫雪散傳統制作技藝)、媽祖祭典(葛沽寶輦會)。

天津市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曹明福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天津新入選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較以往呈現4個新特點。一是入選人數比例高(推薦17人,入選16人)﹔二是覆蓋非遺類別廣,涉及傳統音樂、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8類項目﹔三是分布區域廣,涵蓋我市10個區和4個市直單位﹔四是年齡結構優化,平均年齡62歲,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曹明福表示,與往屆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評選相比,今年的評選也有新變化。第六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評選,是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出台后評選的第一批,評選程序規范、嚴格﹔增加了代表性傳承人答辯環節。

相比往年評選,今年天津入選人數較多。曹明福說:“之前五批次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評選,天津共有42人入選。這次入選16人,壯大了我市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隊伍,對於完善我市非遺傳承體系、增強我市非遺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我市在“非遺傳人”培養方面的優勢和不足,曹明福表示:“《天津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出台較早,對傳承人的管理比較規范﹔國家級、市級、區級代表性傳承人梯隊整體較好﹔天津大學設立了我國第一個非遺碩士學位點,但有些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傳承人老齡化問題突出,非遺人才培養的模式相對單一。”(記者 張帆 劉桂芳)

(責編:郭維瑾、張靜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