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租空間”到“拼資源” 共享經濟在天津加速落地
身邊的“共享+”賦能美好生活

從共享辦公室、共享自習室、共享健身房到共享空間……在天津,“共享”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越來越多市民生活中的消費選擇。它不僅帶來了更高效的資源利用,節省了成本,也推動了生活性消費的提質升級,更成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一股驅動力。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資源的高效再分配。空間、商品、信息、人才與技能等各類資源,隻要存在供需,就能通過平台實現精准匹配。這一理念的普及,催生了公共區域、基礎設施、服務等多樣化的共享場景,不斷拓展著城市生活的邊界。
“00后”的小李就是共享經濟的親歷者和直接受益者。他與朋友剛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起初因啟動資金有限,在公司選址上犯了難。“我們希望能在寫字樓等相對高端的地方辦公,但又付不起昂貴的租金。后來也考慮過中心城區的民宅,但環境不符合公司定位。”一個偶然的機會,小李在網上看到共享辦公室的介紹,“環境不輸寫字樓,還有共享茶水吧、共享會客區、共享打印機,日租、月租都行,既方便又省錢。”最終,小李選擇了南開區時代奧城附近的一家共享辦公室,不僅交通便利、環境舒適,還能彈性使用會議室與工位,大大降低了場地成本,也為跨企業、跨城市合作帶來便利。
在天津西站附近,“喜悅共享空間”進一步拓展了“共享”的邊界。這是一處800平方米的多功能場所,不僅有共享辦公室,還有可租賃的活動空間,復古裝飾、綠植沙發、貓咪陪伴,營造出輕鬆舒適的氛圍。主理人周妍介紹:“我們經常承接年輕人喜愛的沙龍、社群聚會、劇本殺等活動。經營一年多以來,已經有近百場活動在這裡舉辦。”在空間的一角,記者看到了一個轉角書架,裡面的書籍品種很豐富。周妍介紹,這是與紅橋區圖書館合作的“社區圖書角”,周圍的居民可在此借書、還書。“我們的圖書角與紅橋區圖書館聯網,在紅橋區圖書館借閱的書籍,也可以到我們這裡來還。”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共享辦公室、共享空間等多種共享模式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既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率,蘊藏著不小的發展潛力。記者在大眾點評等平台搜索發現,共享經濟模式在天津已經遍地開花,不少人獨自經營一個共享空間,也有人正在開展連鎖共享辦公業務。無論使用者身處何地,隻需通過平台即可快速找到附近的共享空間,實現辦公或商務洽談的靈活對接。
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系副教授穆琳表示,“共享經濟”的興起,反映出人們的消費理念從“長期擁有”轉向“按需獲取”。共享平台通過對資產、服務、知識與技能的整合,實現了資源的最優配置,降低了使用門檻。《國務院關於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明確提出,深入發展共享經濟是數字經濟新業態培育工程的重要內容。共享經濟的新業態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應得到進一步的關注和強調,並應成為各地經濟增長、擴大內需的重要途徑。另外,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共享經濟已廣泛應用於城市管理、交通出行、環境保護、文化旅游等多個領域。它以靈活高效的方式,提升了城市運行效率,也讓市民享受到更智慧、更便利的生活體驗。(記者 黃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