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區邀請專家實現自主育苗 今年計劃種植超過3000畝
紅薯春播,首次用上“本地苗”
2025年03月24日10:44 |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紅薯春播,首次用上“本地苗”(圖)
育苗大棚內的紅薯苗。
武清區石各庄鎮的土質是黏土與沙土相結合,適合種植紅薯等根莖類作物,是天津幾個知名紅薯產地之一。然而,從前這裡的農民都是從山東、河北等地購買紅薯種苗,因為育苗地與使用地的土質有區別,導致成活率不高,也增加了農民的成本。“什麼時候我們自己也能育苗啊!本地育苗本地種,成活率也能提上去。”這是《天津日報》微信公眾號“16區主官周記·政民連心橋 有事您說話”欄目收到的留言中,為數不多的農業需求之一。
採訪中記者得知,武清區農委牽頭成立了紅薯協會,已經在推進紅薯自主育苗:目前以石各庄鎮為示范基地,投入600萬元,對280個育苗大棚進行升級改造,以滿足武清區的種植需求。今年春播,全區計劃種植超過3000畝紅薯。
記者在石各庄鎮育苗大棚裡看到,紅薯苗已經長到二三十厘米高,而且棚內溫度很高,工作人員說,這是種苗壯實的表現。因為種苗也會“呼吸”,壯實的種苗呼吸功能強,育苗大棚裡的溫度也會相應提高。
來自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區的育苗技術人員張克生告訴記者,天津大規模種植紅薯的時間在4月下旬,屆時培育的紅薯苗將派上大用場。張克生等人從事紅薯育苗20余年,經驗豐富。今年,他們應武清區農委之邀來擔當紅薯育苗的技術指導,春節前就來到武清區,一頭扎進棚裡。陸續出苗,張克生很是欣慰。
石各庄鎮石西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常河介紹,自主育苗的好處有很多:一來,本地育苗本地種少了運費,使紅薯種植成本降低﹔二來,育出來的種苗更適合本地土質,抗病能力強,成活率從80%提高到95%。當地土壤種出來的苗,生長期延長了十天左右,口感、質量也會提高。(記者 高立紅)
(責編:韓昱君、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