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100畝閑置土地的“加減乘除”

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
2025年03月25日11:26 |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小字號

“每天都變化一點點,看著心情倍兒好!”自2月23日開工以來,魏恩雨每天早上7點多都去工地看上幾眼。

魏恩雨是遠大健康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遠大健科”)董事長,作為公司掌門人,他每天看到的,不只是眼前建設中的廠房多了一磚一瓦,更是腦海裡公司未來發展藍圖添了一筆一劃。

遠大健科新廠房啟動建設。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遠大健科新廠房啟動建設。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按照工期推算,年底一期項目完工,生產線就能“搬家”了。“現在的廠房隻有10畝地,幾條生產線都擠在這兒,產能跟不上訂單,干著急。”談到未來,遠大健科董秘、總經辦主任胡祥偉滿懷期待,等換到100畝的“大房子”,多增加幾條生產線,公司發展速度估計要“飛”起來。

遠大健科工作人員介紹公司產品。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遠大健科工作人員介紹公司產品。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遠大健科於2001年“出生”在天津市靜海區,是一家研發生產家用淨水和商用水處理設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隨著產品訂單不斷增加,市場競爭力逐步提升,2023年,遠大健科擬以資產收購方式購入位於靜海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的100畝閑置土地,建設遠大健科智能制造產業園,將坐落於濱海新區的外貿和跨境電商兩個公司遷回靜海總部,同時將三個生產公司進行重新規劃整合,建設集產銷研為一體的總部經濟。

此前,由於種種原因,這100畝地已閑置多年。在即將成為這塊地的新主人之際,遠大健科發現問題多多,困難重重:項目涉及土地收購、廠房改建、擴建等環節,需協調多部門審批,存在效率瓶頸﹔這塊地是一類工業用地,原土地出讓合同規劃容積率上限1.2,總建筑面積最多不超過8萬平方米,但公司智能淨水設備制造項目地上總建筑面積需達到11萬平米,規劃容積率需達到2.0以上,才能滿足建設需求……

這是靜海區高新技術產業園能為遠大健科找到的唯一地塊。公司要發展,如果不能打破這100畝地上的條條框框,隻能忍痛搬離扎根20多年的故土,另尋立命之所。

靜海區在了解情況后,組織多部門商討方案,目標堅定而明確——全力解決問題,必須留住企業。隨即,針對這100畝地,靜海區展開了一系列“加減乘除”,用“最優解”破除了“老大難”:

用“除法”破除原有限制。靜海區相關部門依據《工業用地控制指標》,協調調整地塊容積率限制,通過細分調整,將容積率由1.2調整為2.0,滿足企業建設需求。

用“加法”拓寬服務厚度。靜海區聚焦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難點、堵點,重點破解項目落地慢、開工遲問題,以 “超前幫辦”服務,為項目建設增添了強勁動力。

靜海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遠大健科辦理業務。靜海區委宣傳部供圖

靜海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遠大健科辦理業務。靜海區委宣傳部供圖

用“減法”助企輕裝前行。靜海區政務服務辦、住建委和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靜海分局等部門“先行先試”,明確審批要件和時限,快速完成立項備案、工程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等關鍵手續,實現“拿地即開工”,為建設項目單位壓縮申請材料、等待時間等辦事成本40天。

用“乘法”助企成長提速。2024年,遠大健科年產值達3.8億元,同比增長35.7%,項目的建設不僅能讓企業發展駛入“高速路”,而且將進一步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增強發展后勁,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與此同時,靜海區高新技術產業園成立專班,為項目建設又增加一層保障。

“我們牽頭,協調各職能部門高效解決各項問題,全力推進遠大健科建設、投產和上市等進程。”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子牙經開區高新產業園”)企業服務部副部長許悅說:“我們和政府一樣,當好‘娘家人’,企業才能‘壯起來’‘跑起來’。”

子牙經開區高新產業園相關負責人在遠大健科調研。靜海區委宣傳部供圖

子牙經開區高新產業園相關負責人在遠大健科調研。靜海區委宣傳部供圖

100畝閑置土地的盤活,是靜海區將有限的資源完成了從“沉睡”到“蘇醒”、“土地存量”到“發展增量”轉變的縮影。

2024年,靜海區多措並舉盤活存量,因勢利導引入新投資、新產業、新業態,引進經營主體43個,盤活閑置房產(廠房)26萬平方米、閑置土地462畝。

“持之以恆盤活存量,有針對性引入一批重點產業項目,盤活存量土地2500畝、工業廠房10萬平方米、商業樓宇5萬平方米以上……”從2025年靜海區《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盤活低效土地,讓“寸土生寸金”的故事仍將繼續。

(責編:韓昱君、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