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銀行天津分行金融“活水”助力電鍍產業綠色轉型

在天津靜海區金茂源(天津)表面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深處,一條深達4.8米、綿延5.8公裡的地下綜合管廊如同“綠色動脈”,承載著百余家電鍍企業的廢水、消防、強弱電等管線。這是國內首個採用地下管廊規劃的電鍍產業園,也是民生銀行天津分行以“數字化風控+產業鏈金融”破解重資產環保企業融資難的鮮活樣本。
重資產之困,20億投入與7年虧損長跑
“我們前期投入近20億,僅排污系統就佔5億,2015年開建到2022年才盈利。”金茂源天津園區負責人游漢彬坦言。作為金茂源環保集團走出廣東的首個園區,天津項目面臨北方凍土難題——傳統地上管道冬季易凍裂導致污染泄漏。團隊創新採用全鋼筋混凝土地下管廊,雖將建設成本推高至普通廠房兩倍以上,卻實現了廢水全程密閉輸送、實時監測。2019年11月,園區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然而,重資產模式讓招商初期的現金流異常緊張。“2017年園區剛運營時,首筆資金全靠集團內部輸血。”游漢彬回憶。彼時民生銀行天津分行主動介入,以流動性貸款破冰。“我們是天津首家為其授信的銀行,”該行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授信前期,分行實地考察了企業的地下綜合管廊、智慧園區平台、環保檢測中心等核心設施,在深入了解企業的綠色化智能化集中治污模式的基礎上,決定要大力支持這個電鍍行業轉型升級的示范引領項目。”
科技助力,物聯網為綠色資產“精准定價”
民生銀行的信心同時源於企業先進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在企業監測管理中心的物聯網監測系統上,園區企業能耗、污水處理數據,動態評估運營穩定性等數據一目了然。“這些數據不僅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管理成本,也能幫助銀行隨時了解企業的生產運行情況。”該行負責人表示。
科技賦能下,民生銀行天津分行累計為天津園區批復多筆授信,2023年更牽頭置換異地貸款。資金活水加速了綠色化改造,未來地下管廊將擴展至12.5公裡規劃。
響應政策,金融撬動環保與經濟雙重杠杆
隨著出租率提升至75%,園區進入盈利爆發期。“現在每招入一家新企業都是純利潤。”游漢彬算了一筆賬:廠房租金遠超行業均價,污水處理也已收回成本,2023年貢獻稅收8500萬元。這種“前期投入大、后期收益穩”的模式就像“扇形開關”,民生銀行早期支持撬動了環保與經濟的雙重杠杆。
在《天津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推動下,民生銀行天津分行與產業園區已開始籌劃110家入園企業的產業集群綠色金融開發方案。“未來科技金融不僅要輸血,更要幫助企業造血。”該行負責人強調,產業集群下新的銀企合作將會是該行“全周期、全產品、全場景、全數字、全鏈條”服務模式的又一次新的實踐。
來源:民生銀行天津分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