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信息

民生銀行天津分行用金融活水澆灌智慧農業新圖景

2025年07月09日08:46 |
小字號

蔬菜長在石頭上!在天津市北辰區紅光雲農小鎮的魚菜共生基地,一壟壟鵝卵石種植床上,嫩綠的蔬菜正舒展葉片。與傳統農田不同,鵝卵石下,這些蔬菜的根系浸泡在清澈的水流中,而水源自隔壁魚池 ——數百尾魚正悠然游弋。這幅“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奇妙景象,正是農政齊民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打造的魚菜共生智慧工廠有機循環系統。

而智慧農業的光鮮背后,是重資產投入與長回報周期的行業痛點。“當我們的運營模式成熟時,急需擴張規模擴大產能,在基地建設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農政齊民的財務負責人坦言。針對農業項目特點,民生銀行天津分行創新構建了包含技術專利、碳減排指標、供應鏈穩定性等維度的非財務評估體系。

“傳統貸款看固定資產,我們更看重‘軟資產’。”民生銀行天津分行相關業務負責人解釋,他們將企業的300項知識產權、有機認証資質等納入風控模型,通過物聯網數據實時監控生產狀況,既降低了企業融資門檻,又實現了風險動態管理。這種“技術估值 + 數據風控”的模式,讓農政齊民從初期的設施貸款,逐步獲得供應鏈金融等綜合服務支持。

當夕陽掠過魚菜共生大棚的採光板,物聯網傳感器仍在不停採集數據。農政齊民的案例,恰是我國農業數字化轉型的生動縮影。按照《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到2025年數字技術將深度滲透農業全鏈條。而民生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創新實踐表明,隻有讓科技金融與綠色金融雙輪驅動,才能讓“鵝卵石上的農業奇跡”在更廣闊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從解決“養魚換水”的傳統難題,到構建“數據養魚、算法種菜” 的智慧體系。當金融活水遇上科技良田,我們有理由期待,更多“不可能”的農業圖景將在新時代的沃土上徐徐展開。

來源:民生銀行天津分行

(責編:崔新耀、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