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濱海:以“投”引“資” 鍛造發展“硬支撐”

2025年08月03日08:41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以“投”引“資” 鍛造發展“硬支撐”(圖)

於家堡—響螺灣片區。 照片由濱海新區區委宣傳部提供

透過數據看經濟,通過經濟看成就。時至年中,濱海新區的表現超出預期,一組高含“金”量的數據詮釋著這裡改革創新的速度與激情,也展現出經濟發展的韌性與活力。

今年上半年,濱海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4%,延續穩健增長態勢﹔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6%,上拉全市4個百分點,對全市增長貢獻率達7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8%,高於全國、全市平均水平。顯然,這份經濟“半年報”釋放出多重積極信號。那麼,其澎湃動能從何而來?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濱海新區又如何跑出“新時速”?

量質齊升 產業“新竹”節節高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濱海新區聚焦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引入龍頭項目,以科技創新之“進”,拓產業創新之路,匯聚形成一個個具有帶動效應和引領作用的產業集群。

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和改革創新高地、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濱海新區在多重政策賦能的背景下,加快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制造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濱海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單澤峰表示,濱海新區立足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集成電路半導體、基因治療、低空經濟等領域,持續發力﹔同時做強服務制造業的新興服務業,比如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目前,在融資租賃方面,濱海新區的飛機、海工、船舶等租賃業務頗有特色,在全國佔有率超過80%。

今年上半年,投資50億元的京東消費金融、邦普新能源電池回收、諾和諾德實驗室、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機動車和塑料循環等大項目落地,山河光電、得川石化、康希諾脊灰疫苗生產線等一批新項目開工,京東MALL(購物中心)、理想智行交付中心等新零售項目投入運營,一汽豐田銷售公司搬遷到位,一汽豐田在濱海新區的制造、研發、銷售一體化總部功能進一步增強。

今年3月,《天津經開區核酸醫藥產業園建設實施方案》發布。該產業園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為引領,搶抓新一輪生物醫藥產業變革機遇,建立核酸藥物產業鏈圖譜,激活生物制造新增長引擎,開辟核酸創新藥物、核酸疫苗、醫藥研發服務外包、核酸醫療器械及遞送載體、高端醫藥裝備耗材5個細分領域,深度培育並支持核心企業成長,形成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打造“中國領先、世界一流”的核酸醫藥產業園區。

產業活水奔涌蓄勢,質效雙升向新而進。濱海新區圍繞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推動金融領域高水平開放,實現資金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更好地賦能實體經濟﹔同時積極爭取銀行總部給區域租賃和保理企業提供更多授信額度支持,實現銀企對接共贏,產融合作共贏。

今年上半年,濱海新區謀劃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綠色石化、汽車制造等領域率先啟動制造業重大技術升級改造,以及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支持企業開展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管理創新。數字顯示,全區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目前已突破100家。

按照發展“路線圖”,濱海新區加速構建“技術研發在京、創新應用在津、產業轉化在濱”的協同模式,培育新質生產力,在新材料、合成生物等領域爭創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建一批技術創新及制造業創新中心,推廣“先使用后付費”等創新政策,支持新場景、新技術應用示范,打通成果轉化“高速通道”。

靠前發力 資金與項目“雙向奔赴”

從智能工廠生產線擴建到生物醫藥研發中心投用,從港口基礎設施升級到綠色能源項目落地……在濱海新區,隨著政策紅利由紙面落到賬面,有效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對穩定經濟大盤至關重要。眼下,渤海灣畔的經濟之樹正結出累累碩果。

今年上半年,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在天津港保稅區注冊成立多個投資平台,採用有限合伙企業的組織架構,投資總額達550億元。天津港保稅區以此為契機,攜手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機構,以投資平台為紐帶,整合國有資本、金融資本、產業資本,推動投資修復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打通融資、投資、管理等全鏈條,實現存量資產與新增投資之間的良性循環。

無疑,服務高質量發展成為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著力點。今年上半年,濱海新區投資規模穩步增長,投資結構質量不斷提升,為經濟增長蓄勢增能。

在北京舉辦的一場濱海新區投資合作推介會上,26個北京項目花落濱城,投資總額達236.5億元,涉及信創、金融、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覆蓋濱海新區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集群。

投資的“研”值高、含“新”量足,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才更實。

在一次外資外貿企業圓桌會上,雀巢、瑪氏寵物食品、中糧可口可樂、敏實汽車零部件、三星電池、富聯精密電子等16家濱海新區重點外資外貿企業代表明確表示:“對濱海新區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堅定了投資和扎根濱海的決心。”值得關注的是,濱海新區的民營企業也“有的投”“投得好”,正在成為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布局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投資走勢向好、資金與項目“雙向奔赴”,其背后是政策持續加碼。

今年上半年,《關於濱海新區穩外貿穩外資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發布,在拓展外商投資領域、鼓勵外資企業擴大再投資、推動跨境電商發展和海外倉建設、擴大信保承保規模等方面推出22條具體舉措﹔並且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要求,發揮服務業擴大開放引領作用,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推動增值電信、醫療健康等領域業務開放試點,形成外商投資“強磁場”﹔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改革發力、政策給力、企業努力、各方合力,共同助推有效投資發揮關鍵作用,支撐項目扎根濱海新區,將投資潛力轉化為增長動能。

一組組數據、一個個項目,呈現出濱海新區經濟向上的“生長力”,亦彰顯其支撐引領的擔當之責。回看上半年,濱海新區凝心聚力、奮力攻堅,發展動力向強、發展結構向優、發展質效向好、發展態勢向穩,收獲經濟運行“半年紅”,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展望下半年,濱海新區穩住向好態勢,強化工業、服務業、金融業等重點行業支撐作用,推進重點項目落地建設、投產見效,盤活存量載體,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記者 王睿)

(責編:崔新耀、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