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態城“半年報”出爐

藍天碧水間蘊藏發展動能,智慧低碳裡釋放經濟活力。
近日,中新天津生態城交出一份令人振奮的年中“成績單”:今年上半年,生態城推動工業、服務業、批發零售業協同發力,量的增長與質的提升同頻共振,區域經濟呈現快速增長勢頭。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2%,快於全市5.9個百分點,延續了一季度兩位數的增長態勢﹔營利性服務業收入、工業總產值、社會商品銷售額3項主要支撐指標增勢良好,分別增長21.2%、16.6%、1.9%。
制造業亮點頻現
記者了解到,生態城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圍繞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支撐引領行動,以更高標准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升級版,動能轉換加速推進,工業總產值連續10個月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一個個好消息接踵而至:全新智能電動車bZ5在一汽豐田新能源工廠量產下線,華峰測控研發中心落成投用,美騰智能裝備生產及測試基地建成投產……
作為生態城本土培育的第一家上市企業,天津美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足“智慧礦山”領域,致力於研發和生產工礦業智能裝備、儀器與系統,目前,其明星產品TDS(XRT)智能光電分選機服務於國內60多個大型礦業集團的200多座礦山,核心技術入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該公司在生態城投資建設的智能裝備生產及測試基地投產后,TDS(XRT)智能光電分選機的年產量將提升1倍,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
美騰智能裝備生產及測試基地、遠風綠動新能源重卡產業化平台等一批綠色高端制造項目落子布局,是生態城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的縮影。植根於血脈的綠色產業基因,正為生態城培育新質生產力搭建廣闊的舞台。站在新起點,生態城大力推動產業含“綠”量轉化為經濟含“金”量,實現綠色低碳經濟與生態城市建設融合發展。
文旅市場“新”意濃
生態城服務業的亮眼表現同樣值得關注。數字經濟與智慧服務交融共生,文旅消費與商業活力交相輝映,商務服務業收入同比增長54%,壓艙石作用凸顯﹔增量企業有效帶動,文旅市場熱度接連攀升。
地處薊運河畔、渤海之濱的生態城,是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擁有36公裡蜿蜒海岸線,國家海洋博物館坐落於此,世界最高的媽祖像、天津市唯一擁有270度海景視角的觀瀾角公園等吸引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今年上半年,生態城多角度挖掘海洋資源,深化海岸線綜合治理,優化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設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觀瀾角公園位於生態城東南角,在永定新河與渤海交匯處,這裡擁有日出之美和日落之韻。為做優“海”字文章,生態城針對該公園啟動品質提升改造工程,搭建“公園+文旅”消費場景,引入咖啡館、禮堂餐廳、民宿、智慧化服務驛站等﹔同時在南堤濱海步道公園西側謀劃“漁趣島”文旅項目,開辟“拾光露營”太空艙、游船碼頭、疊水淺灘等新空間。
依托海洋、軍事、漁鹽、漕運等多元文化優勢,生態城做強親海游、主題游、綠色游、露營游、智慧游等特色旅游,創建“旅游+”“文化+”“科技+”“生態+”等文旅新場景﹔舉辦馬拉鬆、龍舟賽、泵道騎行等賽事,策劃海邊音樂會等文藝演出,以及夏日狂歡季、“不止市集”等活動,構建“文化+旅游+商業”的全產業鏈條,加出新花樣、產生新流量、帶出新收益。
批發零售業穩步上行
文旅業蓬勃向上,批發零售業聚勢“上分”。大宗商貿銷售額同比增長9.7%,為消費市場提供有效動能﹔重點領域拉動明顯,以山金瑞鵬、中健投為代表的金屬行業同比增長3.8%,拉動行業增速2.1個百分點﹔以優合集團、益海嘉裡為代表的食品行業同比增長22.8%,拉動行業增速5.8個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生態城聚焦“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發揮“中新合作+自貿聯動”疊加優勢,帶動冷鏈物流產業駛入“快車道”。作為天津市首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目前,生態城中心漁港聚集了100余家冷鏈物流企業,冷庫容量達60萬噸,形成了集倉儲、加工、貿易、交易、金融於一體的產業鏈條,成為京津冀最大的冷鏈倉儲集群。
優合集團是國內最大的凍品和水產進口供應鏈服務企業,其落地生態城的優合智能雲倉冷鏈一體化基地存儲量達6.4萬噸,這也是優合集團在國內打造的第一個智能雲倉冷鏈一體化項目。益海嘉裡集團在生態城設立了益海嘉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將與生態城直播電商企業在產品供應鏈等方面展開合作,拓展直播電商賽道。生態城也將發揮直播電商產業的資源優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創建數字化營銷新模式。
今年是生態城高標准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升級版的開局之年,國家重大戰略、國家重點項目、國家重要使命持續疊加、融合賦能,生態城統籌推進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等,經濟運行向新向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展望下半年,生態城將發揮中新合作優勢與對外開放平台作用,吸納一批優質企業、建成一批載體平台、推出一批應用場景,打造綠色低碳產業矩陣,橫向布局綠色高端制造、綠色能源、綠色建筑等重點領域,縱向延伸技術研發、產品試制、標准制定等關鍵環節,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提質升級,以生態城之為服務全市高質量發展大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