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何以中國丨不止建筑,深厚文化添“津”彩

2025年08月09日20:43 |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天津8月9日電 (記者劉葉婷)天津,這座城古老而又現代。漫步於大街小巷,尤其是走進散落在各處的名人故居,就能讀懂“近代百年看天津”的精神內核。

在8月9日舉辦的“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上,一場由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於洋、翟冠華,演員侯京健以及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張一馳、佟天元聯袂帶來的微話劇《不止建筑》正在上演,講述了天津名人故居背后的文化故事。

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翟冠華參演微話劇《不止建筑》。主辦方供圖

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翟冠華參演微話劇《不止建筑》。主辦方供圖

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於洋在微話劇《不止建筑》中扮演梁啟超。主辦方供圖

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於洋在微話劇《不止建筑》中扮演梁啟超。主辦方供圖

“我輩書生,空有報國之志,卻無回天之力!”演員於洋扮演的梁啟超在舞台上痛心疾首。

戊戌變法失敗后,梁啟超為國家未來和民族命運殫精竭慮——辦報紙、寫文章,喚醒了無數國人。位於天津市河北區民族路46號院的“飲冰室”成為他筆耕不輟的思想車間。

在這裡,“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的疾呼宛在耳邊。

距離“飲冰室”不足百米,就是著名劇作家曹禺的故居。二十三歲那年,青年曹禺創作出的話劇《雷雨》橫空出世,震撼中國文壇。透過青年演員佟天元演繹,可以感受到津派文化對曹禺戲劇創作的滋養。

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演員佟天元在微話劇《不止建筑》中扮演曹禺。主辦方供圖

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演員佟天元在微話劇《不止建筑》中扮演曹禺。主辦方供圖

從曹禺故居向北走約800米,就來到了文化巨匠李叔同故居。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在演員張一馳的帶領下,現場觀眾不禁齊聲合唱。

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張一馳在微話劇《不止建筑》中扮演李叔同。主辦方供圖

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張一馳在微話劇《不止建筑》中扮演李叔同。主辦方供圖

一曲《送別》婉轉悠揚穿越百年時空,成為中國人共同的文化記憶。

繼續向前,隨著翟冠華的講述,觀眾來到了和平區花園路4號,愛國將領吉鴻昌的故居,又稱“紅樓”。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伴隨演員侯京健的大聲誦讀,這首吉鴻昌於1934年11月24日,在刑場上寫就的《就義詩》振聾發聵。隨著一聲槍響,吉鴻昌英勇就義,年僅39歲。

演員侯京健在微話劇《不止建筑》扮演吉鴻昌。主辦方供圖

演員侯京健在微話劇《不止建筑》中扮演吉鴻昌。主辦方供圖

回看吉鴻昌就義前寫給夫人的家書——“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在那個血淚交織的年代,吉鴻昌用生命書寫愛國之志。活動現場,吉鴻昌外孫女、天津市關工委德育部部長鄭吉安深情講述了姥爺的故事。

“紅樓”之名由何而來?

“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外觀是紅色的,更因為裡面孕育著紅色的火種。”鄭吉安解釋道。

吉鴻昌外孫女鄭吉安深情講述“紅樓”裡的抗戰故事。主辦方供圖

鄭吉安深情講述“紅樓”裡的抗戰故事。主辦方供圖

面對侵略和壓迫,中華兒女奮起反抗,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時過境遷,但氣節長存。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人民以鮮血鑄就的偉大抗戰精神將永遠催人奮進。

“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國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天津市委宣傳部指導,天津市委網信辦、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物局)、人民網、天津市南開區委網信委、天津海河傳媒中心聯合主辦,人民視頻、津雲新媒體承辦。

(責編:郭維瑾、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