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行進中國丨裸眼3D映海河:8.2公裡光影長卷裡的天津故事

人民網“行進中國”天津調研採訪團
2025年08月13日08:02 |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小字號

暮色剛浸藍天際,天津海河的燈就醒了。

216棟建筑的輪廓先被揉進水裡,13座橋梁的筋骨漸次被光描亮,連7座碼頭的石階都漫上暖黃——2025年升級后的8.2公裡光影帶,正把“河海相映”的家底鋪成流動的畫。

璀璨燈光扮靚“津”夜。人民網記者 崔新耀攝

璀璨燈光扮靚“津”夜。人民網記者 崔新耀攝

晚風輕拂永樂碼頭,近前的“天津之眼”忽然眨了下眼,輪輻上“我愛天津”的字樣隨晚風漫溢開來,剛巧落在從永樂碼頭駛出的游船甲板上。

這夜的海河,是天津寫給上合峰會的請柬,也是藏在波光裡的城與人,而穿梭其間的游船,則為這幅全新升級的“光影長卷”添上了靈動的一筆。

“天津之眼”摩天輪上璀璨映現“我愛天津”的字樣。人民網記者 崔新耀攝

“天津之眼”摩天輪上璀璨映現“我愛天津”的字樣。人民網記者 崔新耀攝

“嘀——”,一聲脆生生的汽笛劃破夜空,游船緩緩駛離永樂橋。回身望去,“天津之眼”——這座橫跨河面的巨輪正被光影重新勾勒,輪輻在“激光投影+高清像素燈”的暈染下,竟化作蔓延的枝丫,一點點向上舒展。

游船犁開碎金般的波光往前游,兩岸燈火便跟著淌成兩條河:左邊是暖黃的光,裹著老建筑的飛檐翹角慢慢晃﹔右邊是七彩的光,追著新樓宇的玻璃幕牆往前跑,倒像兩條性格不同的星河,在船后悄悄較著勁。

海河兩岸,光影流動。人民網記者 崔新耀攝

海河兩岸,光影流動。人民網記者 崔新耀攝

行至大光明橋,橋上的雕塑忽然被燈光“喊”醒了。

原本靜立的女神像,裙裾邊緣泛著柔光,連發絲的弧度都透著靈動。舉著手機的人們早圍了上去,“咔嚓”聲混著笑:“這光打得,比濾鏡還絕!”

再看橋身,燈帶順著橋拱往上爬,把鋼筋水泥的骨架照得清清爽爽,倒像頭剛睡醒的獅子,抖了抖鬃毛,渾身都是天津人那股子“立得住”的精氣神。

更讓人挪不開眼的是解放橋。百年鋼骨被燈光描得筆挺,棱是棱,角是角,活像位穿定制西裝的老紳士。他站在河心,看了百年船來船往,看了兩岸矮樓長成高樓,臉上的紋路裡全是故事。

這會兒燈光忽明忽暗,倒像是他瞇著眼在笑。許是想起當年碼頭的喧囂,又或是瞧著如今游船裡的熱鬧,覺得這城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河畔的燈光映照下,河水顯得流光溢彩。人民網記者 崔新耀攝

河畔的燈光映照下,河水顯得流光溢彩。人民網記者 崔新耀攝

岸邊的夜市正升騰著煙火氣。穿花襯衫的攤主舉著剛出爐的耳朵眼炸糕吆喝:“熱乎的!就著河景吃,味兒更地道!”

岸邊的親水平台,早被夏夜焐成了熱熱鬧鬧的“露天茶館”。

搖著蒲扇的“天津大爺”們圍坐在小馬扎上,褲管卷到膝蓋,露出晒成古銅色的小腿。他們時而拍著大腿,講起早年碼頭的趣聞﹔時而指著遠處的游船,點評新款彩燈。天津話特有的俏皮兒化音混著爽朗的笑聲,在晚風裡蕩出圈圈漣漪。

不遠處的臨時舞台上,駐唱歌手抱著吉他輕彈淺唱,姑娘小伙們席地而坐,有人舉著冰啤酒跟著哼唱,有人踩著節奏輕輕搖晃,連晚風都帶著歌聲的甜潤。

夏日海河上,游船穿梭往返,絡繹不絕。人民網記者 崔新耀攝

夏日海河上,游船穿梭往返,絡繹不絕。人民網記者 崔新耀攝

夜漸深時,海河的光卻越發明亮。

游船的汽笛聲、夜市的叫賣聲、人們的談笑聲,都浸在這光影裡,成了天津寫給夏夜的注腳。而那8.2公裡的“光影長卷”上,正續寫著新的句子——關於一座城的過去與現在,關於本土與世界,關於所有在這夜色裡相遇的歡喜。(張靜淇、崔新耀、許維娜、張靖)

(責編:李丹、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