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丨30秒/輛 中國“造”提速正當時
30秒,能向前沖出150米的距離﹔
30秒,能在鍵盤上敲出20字的消息﹔
30秒,能劃完一條有趣的短視頻……
而在天津靜海的一家電動車工廠,30秒,足以讓一輛嶄新的電動車從生產線上下線。
這樣的速度,你敢信?
走進廠區,穿過一片輪胎“海洋”,記者來到愛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瑪科技”)的總裝車間門口。
“眼下正是電動車行業的生產旺季,車間裡15條總裝線全負荷運轉,馬力開足了!”愛瑪科技天津工廠總裝部部長杜慶成一邊引路,一邊揭開“30秒/輛”的速度謎底。
眼前的總裝車間沒有油污滿地,不見笨重機器,取而代之的是寬敞整潔的生產場景:工人們緊隨傳送帶節奏,將車架、車輪、車把、鞍座等零部件精准裝配,15條總裝線如鋼鐵“長龍”般穿梭,正上演著“一堆零件變身整車”的“速度魔法”。

工人們在流水線有序作業,助力“30秒一輛”的高效生產。人民網 郭維瑾攝
在“元宇宙”車型總裝線前,杜慶成停下腳步,指著車間裡的設備向記者介紹:“這邊是能精准控制安裝扭矩的定扭槍,那邊是自動鉚釘槍和自動螺絲機。這條產線經過升級改造后導入了自動化設備,再加上研發設計上的結構優化和工藝前置,現在能做到30秒下線一輛電動車,日均產能達到1600輛。”
從2019年開始,這裡全面啟動數字化轉型,通過一套名為“361數智化工程”的方案,對研發、供應鏈等關鍵業務流程進行重構,把原本分散的50余個系統整合為統一架構,實現了數據互通與流程標准化。

總裝車間內,每條生產線均配備了“准時化生產管理看板”。人民網 郭維瑾攝
兩年前,AI(人工智能)應用加速滲透,工廠也順勢開啟智能化轉型。
到了2025年,車間裡最顯眼的莫過於機器人集群的“協同作戰”——焊接機器人、噴涂機器人、數控激光切割設備接替了人工操作,在關鍵工序上實現毫秒級精准作業﹔曾經在這些崗位上的工人,如今隻需動動鼠標發送指令,監管機器人“工友”的運行狀態就行。
“通過構建‘技術自主化+生產數字化+產品智能化’的智造體系,愛瑪科技帶動多家配套企業轉型升級,不僅重塑了行業質量標准,也推動了產業鏈的協同創新。”站在全速運轉的生產線前,天津工廠總經理張行注視良久后說道。
他還提到:“未來會繼續提升智能化生產水平,一方面把這裡的智能制造能力復制到全球﹔另一方面,也會把更‘智慧’、更高品質的電動車產品帶給廣大用戶。”(潘旭海、郭維瑾、崔新耀、孫一凡、許維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