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行進中國丨酵母“種”出玫瑰香

人民網“行進中國”天津調研採訪團
2025年08月21日08:35 |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小字號

“酵母也能做香水?”記者按下噴頭的瞬間,一縷清甜的玫瑰香已漫過鼻尖。

這縷香氣並非來自晨露浸潤的玫瑰園,而是誕生於天津大學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的發酵罐中。“用酵母‘種’出玫瑰香,聽起來像魔法吧?”首席科學家汪志明的話語裡,帶著幾分自豪。

這項打破傳統認知的技術突破,正讓合成生物學走進大眾視野。

玫瑰香水的“細胞工廠”——10噸級發酵罐。人民網記者 崔新耀攝

玫瑰香水的“細胞工廠”——10噸級發酵罐。人民網記者 崔新耀攝

實驗室裡,10噸級發酵罐正上演著“生物魔術”。

汪志明介紹,科研團隊將玫瑰中調控玫瑰醇合成的關鍵基因“嫁接”至釀酒酵母,重構出完整的芳香分子合成路徑。這些微生物在罐中發酵5天,就能產出相當於9000畝玫瑰園萃取量的玫瑰醇——這種玫瑰香氣的“靈魂物質”,以往靠傳統蒸餾萃取不僅耗時漫長,還受天氣、土壤等自然條件制約。

通過微生物合成技術制作的玫瑰香水。人民網記者 崔新耀攝

通過微生物合成技術制作的玫瑰香水。人民網記者 崔新耀攝

從實驗室成果到潛在產業價值,這項技術的商業化前景正在逐步顯現。

如今,發酵罐取代了大片花田。“香水生產不再依賴鮮花種植,能節省大量耕地和勞動力成本。”汪志明說,實驗室已用類似技術“種”出檀香、月桂烯等60多種香型,正評估產業化落地可能。

2012年,天津大學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在武清京津產業新城核心區落地生根。依托元英進院士團隊資源,這裡建起小試中試轉化平台與公共生產基地,像一座精密的“創新齒輪組”,已推動8項科研成果就地轉化,還有20余項在儲備中。

從基礎研究到產業應用,這條完整的創新鏈條正成為技術突破的關鍵支撐。

不止調香,這裡的“黑科技”層出不窮:微生物發酵生產藏紅花酸、司美格魯肽﹔DNA存儲敦煌壁畫與早期彩色電影﹔基因編輯培育阿洛酮糖……“這些成果快速轉化,靠的是全鏈條平台支撐。”汪志明指著穿梭的實驗機器人解釋,從DNA片段合成到10噸級發酵實驗,每個環節都有配套裝備與能力,“就像齒輪緊密咬合,環環相扣”。

平台的價值更在於開放共享。

近年來,研究院向周邊企業開放設備與技術,這種創新資源的輻射效應,正加速合成生物學技術的產業化進程,讓合成生物學從實驗室快步走向生產線。“下一步要突破工業菌株、儀器試劑等‘卡脖子’瓶頸,打造合成生物創新高地。”汪志明望著運轉的發酵罐,眼中滿是期待。(潘旭海、郭維瑾、崔新耀、許維娜)

(責編:孫一凡、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