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2025年“農民點戲 戲進農家”惠民演出拉開帷幕

2025年08月22日09:28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把舞台搭到村口 民間高手展絕技(圖)

昨日,2025年“鄉村絕活秀”鄉土文化能人示范演出活動在西青區文化館舉行。這是2025年“農民點戲 戲進農家”惠民演出的全新板塊,聚焦“尋找身邊鄉土文化能人”,把舞台搭到村口、把鏡頭對准田野,讓“中華文化守護者”和“地域文化推廣員”成為聚光燈下的主角,在賡續文化根脈、賦能鄉村振興的同時,共繪城鄉共同繁榮新畫卷。

絕活表演送到鄉親們“家門口”

當天的演出在開場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中拉開帷幕,隨后登場的既有來自鄉村的各項技能高手,也有來自村鎮的文化鄉賢。曾創下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武林高手趙迎秋,是武清區王慶坨鎮六街村的村民,也是張策五行通臂拳傳人,他的通臂鐵砂掌表演震撼全場。趙迎秋告訴記者:“我將通臂拳的精妙與鐵砂掌的剛猛巧妙融合,自創了剛柔相濟的通臂鐵砂掌。”

村民口中“有絕活的村書記”——靜海區唐官屯鎮大郝庄村黨支部副書記王藝達表演的古彩戲法、王慶坨永良飛叉老會會長張雷領銜的武術表演、京東大鼓表演者邱金鵬演唱的《孤膽英雄張善周》、全國評劇十大名票趙啟霞演繹的評劇《謝瑤環》選段……文化能人們的絕活表演讓觀眾大飽眼福、耳福。

讓“送文化”的單向輸送,變為“種文化”的雙向奔赴。將天津民間傳統技藝與特色民俗表演搬上舞台,讓高品質文化供給直達街鎮村口,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盡享文化盛宴。同時,鄉土文化資源被持續激活,農民群眾的文化熱情被不斷點燃,鄉村文化人才隊伍日益壯大,民間文化遺產在傳承中煥發新生,“津字招牌”愈加閃亮。

鄉賢助力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從鄉村阡陌到木板上的一刀一筆鐫刻,勾、刻、印、繪、裱,五項技藝集於一身,初心不改。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楊柳青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的霍慶有用刀筆生輝映韶光,演出現場的楊柳青木版年畫刻版技藝展示節目讓觀眾近距離領略了這項技藝的魅力。霍慶有表示:“我希望能多培養年輕人,把大好河山、美好生活都畫出來。”

來自寧河區板橋鎮盆罐庄村的韓家窯第十八代傳人韓克勝,作為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盆罐庄村制陶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浸潤在制陶行業50年,帶動村民就業和銷售額增長。現場,這段故事的講述者、盆罐庄村黨總支副書記陳磊感慨地說:“如今的盆罐庄村,正以非遺制陶技藝為‘金飯碗’,在鄉村產業振興之路上穩步前行。古老的制陶技藝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不僅傳承了千年文化,更讓村民們走上了致富之路,繪就了一幅美麗的鄉村振興畫卷。”

此外,還有 “津派旗袍鑲嵌技藝”文化能人房卉倩,以舞台服裝創新破局﹔回鄉創業的錢俊如,傳承滿族百納布手藝,開發出6大品類產品,電商直播銷售額突破百萬元。一個個憑借著文化產業創業的生動案例,深深打動著觀眾,令人贊嘆不已。最后,歌舞《和美鄉村》以歡快的旋律為整場演出畫上圓滿句號。

此次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天津北方演藝集團、天津海河傳媒中心、天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活動採取線上、線下同步推進模式,線下分為“示范性演出、區級選拔、集中匯報展演”三個階段實施﹔線上開設“村秀”話題,對鄉土文化能人及其技藝進行持續推廣。

據悉,“農民點戲 戲進農家”文化惠民活動啟動至今,已累計服務涉農區群眾20余萬人次,把惠民政策、鄉音大戲和田間絕活送到農家院落,豐富了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也成為深受農民群眾喜愛的常態化盛事。今年,該活動將持續至12月。(記者 王洋 攝影 姚文生)

(責編:孫一凡、張靜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