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職教天津 國家名片——從“試驗田”到“世界標杆”的跨越之路

2025年08月25日08:54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職教天津 國家名片(圖)

在2024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埃及魯班工坊展台,天津交通職業學院埃及留學生現場展示技能。 記者 劉欣 攝

“世界市長對話·上合峰會城市”活動嘉賓走進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記者 孫立偉 攝

當世界目光聚焦東方,天津,正在書寫新的歷史篇章。

曾經,這座城市孕育了中國近代工業文明﹔今天,以中國工匠鼻祖“魯班”命名的中國職業教育品牌——魯班工坊,從這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從“師夷長技”到“授人以漁”,中國職業教育在這裡完成了從“引進來”到高質量“走出去”、與世界深度分享的歷史跨越。

魯班工坊是天津率先主導推動實施的職業教育國際知名品牌。從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首次對魯班工坊建設作出重要指示至今,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后40余次在重大外交場合就魯班工坊作出重要指示。特別是在2021年,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指出,“未來3年,中方將向上海合作組織國家提供1000名扶貧培訓名額,建成10所魯班工坊”﹔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將繼續同非洲國家合作設立‘魯班工坊’”。至此,魯班工坊開啟了建設發展新征程。

現如今,從泰國的大城府到哈薩克斯坦的阿斯塔納,再到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從埃及的開羅到肯尼亞的馬查科斯,再到埃塞俄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從俄羅斯的莫斯科到葡萄牙的塞圖巴爾,再到英國的奇切斯特……魯班工坊這艘從天津“啟航”的東方之舟,滿載著中國人民互信互利、精誠合作的美好心願,成為世界職教版圖上的亮麗風景。

魯班工坊 打造職業教育出海“國家名片”

這個暑假,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國立技術大學的魯班工坊實訓中心裡,19歲的阿卜杜納比耶娃·瑞奧娜作為“智慧物流創新小組”的組長,一直帶領團隊為即將到來的“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亞賽區爭奪賽”進行賽前沖刺。與幾個月前第一次站在自動化貨架和穿梭的機器人面前表現出的陌生與茫然不同,現在的他們已能嫻熟地操作中央控制屏,精准指揮堆垛機滑向指定倉位。“中國的智慧物流正在引領世界,很幸運,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學習到這些先進技術,這讓我們對在大賽中取得佳績充滿信心。”阿卜杜納比耶娃·瑞奧娜說。

這樣的場景,正在全球多個國家同步上演。

2015年7月,教育部與天津市啟動共建全國唯一的“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把提高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作為示范區建設的重要任務。隨后,集天津職業教育優質資源、先進理念、教學模式、師資力量、專業標准與品牌特色之大成的魯班工坊項目進入籌備階段。

近年來,隨著天津從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示范區,一路升級為示范區“升級版”、新時代創新發展標杆,天津職業教育國際化之路越走越寬。從2016年首個魯班工坊在泰國落地,到如今,天津已在23個國家建成24個工坊,開設14大類60余個專業,全部納入合作國家教育體系。其中,在上合組織國家建成9個魯班工坊。

“通過這些鑲嵌在‘一帶一路’上的職教明珠,天津職業教育發揮整體優勢集結‘出海’,在海外開展學歷教育和技術培訓。”市教委副主任羅延安說。

截至目前,天津已形成貫通“中高本碩”的國際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累計開展實施學歷教育2.7萬人、技術技能培訓11萬人次,為合作國培養了一大批了解中國技術、熟悉中國工藝、認知中國產品的本土技術技能人才。

今年7月,15名哈薩克斯坦歐亞國立大學的專業教師順利結束在津為期4周的專業培訓。在140課時的培訓中,哈方老師學習了數據挖掘、工業互聯網安全等4門核心課程,並通過了人工智能技術、協作機器人技術、無人機技術3個模塊的實操訓練。青年教師拉馬贊·薩德瓦卡索夫表示,哈薩克斯坦第二家魯班工坊正在加緊建設中,這種師資先行的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后續魯班工坊的教學效率。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除了培訓掌握專業技術的當地人才,近年來,魯班工坊還培養了4800余人次的本土專業師資,建設60余個實訓基地,為合作國專業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魯班工坊,正在成為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

開放共享 擴大職教國際合作“朋友圈”

時針回撥到3年前。2022年8月,首屆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在津舉辦,習近平主席向大會致賀信指出,“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積極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支持中外職業教育交流合作”。

在同時舉行的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魯班工坊中外師生聯隊斬獲全部金牌的60%。當魯班工坊師生站上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最高領獎台,他們的技術技能已經比肩世界一流。

教育部魯班工坊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天津市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研推中心主任呂景泉是魯班工坊這一國際品牌的主要創建者,多年來,他幾乎見証了每一個魯班工坊的成長。他表示,為合作方所在國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正是魯班工坊的初心和使命。

在俄羅斯,魯班工坊實訓空間內1:1復刻了5G通信全場景,內部全部採用中國技術、中國標准的國產5G設備。同時,中國通信行業領軍企業深度參與教學,校企共同將俄方產業需求轉化為教學模塊,實現課堂與崗位的無縫銜接。

在巴基斯坦,首條城市軌道交通橙線地鐵的順利運行離不開魯班工坊培養的技術人才。“現在使用的很多機器設備,我在魯班工坊學習時已經可以熟練掌握,工作起來得心應手。”24歲的橙線地鐵員工阿裡說。

在塔吉克斯坦,魯班工坊開設城市熱能應用技術和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已培養1500多名中亞本科生和研究生,許多學生尚未畢業就被當地企業預訂。目前兩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70%,其中數十名學生入職塔吉克斯坦政府建筑委員會。

——這些成功案例都源於天津職業教育獨創的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專業“五業聯動”機制。

伴隨天津職業教育的“出海”,魯班工坊與海外一大批知名院校、300余家中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同時對接了中泰高鐵通運、中巴經濟走廊等重大國際合作項目。

“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助力當地職教發展,不僅提供來自中國的先進實訓設備,而且分享中國開發的課程、教學資源和國際化專業教學標准,進一步提升了當地職教發展水平,優化了職教生態,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呂景泉說。

這種開放共享的理念,也讓天津職教國際合作的“朋友圈”不斷擴大,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能。

EPIP 確立中國職業教育“話語體系”

2024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再次在津舉辦。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余名境外嘉賓,以及1200余位國內外代表出席會議。此次大會上,以EPIP為核心內涵的中國“魯班工坊”項目榮獲世界職業教育大獎。

EPIP,是以工程實踐為導向,強調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同時注重知識傳授與創新能力培養。談到EPIP的核心,呂景泉表示,EPIP是天津職教人創立的一種中國本土化、視野國際化的教學模式,它讓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真實落地,讓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評價更加真實、完整。

從2017年EPIP國際教育聯盟在津成立至今,天津已相繼在21個國家設立了33個EPIP的“教學研究中心”“應用推廣中心”“認証試驗中心”“師資培訓中心”“應用拓展中心”和“教學示范中心”,形成了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國職業教育理論與教學模式的應用推廣與成果分享新格局。

“EPIP大幅縮短了畢業生進入企業的磨合期,我們的教育特別需要這樣的教學模式。”葡萄牙魯班工坊合作院校教師盧卡斯對EPIP贊不絕口。如今,像盧卡斯這樣因為欣賞、認同而開始不斷深入學習、傳播,成為該模式全球“代言人”的外國專家越來越多。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是俄羅斯第一所大學。前不久,工程俄語EPIP應用拓展中心落戶該校。“我們期待在學校開展EPIP的教學應用研究,分享中國教育的成功經驗,在工程俄語領域推進聚焦工程實踐、服務工程創新、拓展工程項目的深度合作。”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媒體語言系主任、博士生導師莉莉婭·拉希達夫娜·杜思卡耶娃說。

EPIP對全球教育的貢獻不止於此:2024年,EPIP國際教育聯盟成員單位開發了70余個國際化專業教學標准,這些標准被納入合作國的國民教育體系、國家職業資格框架及合作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中。聯盟秘書處秘書長、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魏炳舉表示,聯盟成員單位同時開發了133本(套)涵蓋多個領域的職業教育多語種教材和教學資源,不僅滿足了不同國家和地區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工匠精神的魅力,實現了教育合作與文化交流的雙重突破。

“過去,我們學習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模式,現在,世界開始關注中國模式、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呂景泉欣慰地說。

作為魯班工坊國際品牌的核心要義和建設主線,EPIP教學模式憑借“產教融合、理實一體”的創新理念,改變了世界多個國家的教育生態。這種源自天津的教學模式,也正在通過中國本土化教育教學實踐,創立中國職業教育的話語體系。

150年前,中國引進國外技術創辦船政學堂開啟了近代中國職業教育的啟蒙之路﹔今天,魯班工坊讓中國職業教育站上世界舞台。從技術共享到標准引領,從單一合作到全球網絡,天津探索出一條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成功路徑。

魯班工坊不僅是技術驛站,更是友誼的橋梁。面向未來,這張閃亮的“國家名片”將以民心相通為紐帶,繼續書寫中國與世界攜手發展的新篇章。(記者 張雯婧)

(責編:孫一凡、張靜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