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北疆博物院原創專題展《津西源流九十載》開展

2025年08月27日11:09 | 來源:今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從“明星展品”岩屑標本追溯90年前“中國第一”老西開自流井

“咱天津的這口地熱井是‘中國第一’啊。”

“咱們之前常逛的寶雞道,居然還因為這口井叫過‘噴井路’。”

90年前,北疆博物院院長桑志華全程指導下,成功開鑿天津老西開自流井,是一件裡程碑的歷史事件,至今依舊引發關注和熱議。

日前,北疆博物院原創專題展覽《津西源流九十載——從老西開自流井到溫泉之都》正式開展,以“科學探索”為核心,呈現中國地熱開發史上的重要篇章,紀念中國第一眼地熱井——天津老西開自流井開鑿90周年。本次展覽以“明星展品”——老西開自流井地下岩屑標本展開,同時,記者曾經報道的《老西開誕生中國地熱“第一井”》與《李四光“發起”天津地熱會戰》報紙原件,也作為其中展品,見証天津地熱發展進程。

岩屑標本是權威見証

上午一開館,預約的游客就陸續走進北疆博物院,在《津西源流九十載——從老西開自流井到溫泉之都》新展,大家駐足觀看90年前天津發生的又一“中國第一”事件——1935年,在北疆博物院院長桑志華的全程指導下,成功開鑿老西開自流井。

游客們駐足在展櫃前,觀看鑿井全過程的老照片、歷史記載等﹔還有小朋友拿著筆,記錄下這項天津在全球地熱開發版圖上留下了濃墨重彩印記的種種數據﹔還有人小聲議論,原來自己熟悉的寶雞道,還發生過令人驚嘆的“奇跡”……在牆上展櫃陳列的完整的老西開自流井地下岩屑標本,格外引人注意。“這也是我們這次展覽的‘明星展品’,詳實呈現了當年天津老西開自流井地下860米的地層分布情況。”天津自然博物館(北疆博物院)展覽策展人張雲霞介紹,這在地學體系中具有獨特的學術地位,是研究區域地質、地下水與地熱資源的重要基礎與權威見証,“不僅是歷史的鮮活見証,更承載著獨特的學術價值與科學精神。”

記者去年刊發報道的報紙原件也作為展品之一。在《老西開誕生中國地熱“第一井”》報道中,也曾梳理在老西開開鑿出一口自流溫泉井的緣由、過程以及最終的“結局”:最初是想挖一口可供飲用的水井、選址在如今寶雞道路中間“當時是法租界教堂后五十七號路”、由美國制造的電力石油鑽機、歷時8個月完成、在1970年停止自流……包括岩屑標本、井深記錄、水溫變化、停噴原因等,都有詳細的報道。

“世界地熱看中國,中國地熱看天津”

作為城市供水史上的裡程碑工程,老西開自流井的價值早已超越單一功能:它是先進鑽探技術引入中國的早期實踐,更為中國地熱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從解決天津一方飲水難題,到為西北水利開發提供技術參考,再到成為世界地熱史上的“東方標杆”。

“世界地熱看中國,中國地熱看天津,天津地熱溯北疆。”張雲霞介紹說,依據北疆博物院原有歷史資料,先后走訪天津市檔案館、天津市地質資料館等相關單位,收集整理相關的歷史資料,更加全面真實地還原當時鑿井的全過程,以及在中國地熱史上的地位以及后續影響。

展覽分“自流探秘·百年沿革”“井址精勘·智慧開鑿”“西開深井·中國之巔”“地熱奇觀·溫泉勝境”四個主要部分,系統梳理了老西開自流井從勘探到應用的全過程。其中“地熱奇觀·溫泉勝境”部分,記者報道的《李四光“發起”天津地熱會戰》,即對天津地熱事業發展,進行了歷史進程式的梳理,作為此次專題展的一部分,再次展現了作為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發源地的天津,不僅地熱資源豐富,發展也是前景廣闊。

飲水思源,本次展覽是對90年地熱探索史的致敬,在回溯這段科學歷程,為當代地熱資源可持續開發提供歷史鏡鑒,激勵后人在探索自然、造福人類的道路上持續前行。(記者 單煒煒)

(責編:孫一凡、張靜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