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上合時刻”的“天津故事”
——寫在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開幕之際

哈薩克斯坦的礦產經天津港快速轉運至華東工廠,中國農機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棉田馳騁作業……這一幕幕跨越萬裡的場景,印証著上合組織國家間合作“物流線”日益緊密的步伐。
今年前7個月,中國與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貨物貿易額達2931.8億美元,相當於每天有超13億美元的商品在各國市場間流轉。天津同期表現同樣亮眼,與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額達533.7億元,同比增長5.2%,合作熱度持續攀升。
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將在天津梅江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人民網記者 崔新耀攝
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即將在天津舉辦,這場上合組織成立24年來規模最大的盛會意義非凡:既是中國第五次主辦這一重量級會議,也讓天津成為繼上海、北京、青島之后,第四個承接這份榮光的中國城市。
當“上合時刻”與“天津故事”交匯,將書寫出更多攜手同行、共筑發展的精彩篇章!
港為媒:天津港托起合作“新支點”
8月28日,烏茲別克斯坦海珀集團在天津設立的物流領域公司順利拿到營業執照。
海珀集團副總裁艾斯卡爾·舒庫爾表示,第一次站在天津港的那一刻,我就知道,選擇天津沒有錯!
8月28日,海珀集團員工領取新成立的物流領域公司營業執照。人民網 郭維瑾攝
從去年6月,該集團在天津注冊成立首家在華企業,到如今物流領域公司的成立運營,該公司正在天津“加碼投資”。
“未來,我們計劃在天津設立中國總部,從單一貿易合作向全產業鏈布局延伸。”艾斯卡爾·舒庫爾坦言,深耕天津,正是看中了這裡與上合組織國家合作的廣闊前景,“選擇天津,就是選擇機遇。”
作為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交匯點,天津是北方唯一擁有自貿區、國家級新區、綜合保稅區“三區疊加”的城市。天津港作為重要的國際樞紐港——海上航線通達10個上合組織國家。2025年1至7月,22.9萬隻標准箱穿梭於天津與上合組織國家之間,既運載著糧食、礦石等大宗商品,也輸送著汽車、鋼材等“中國制造”。
業為基:“天津造”撬動共贏“大格局”
今年4月,上合組織峰會首場配套活動——上合組織可持續發展投資促進活動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辦,來自上合組織各方的近400名政商代表現場簽約18個項目,覆蓋新能源、新材料、基礎設施、汽車產業鏈等領域。
2025年4月,上合組織可持續發展投資促進活動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辦。濱海新區區委宣傳部供圖
“看好中國,特別是天津的產業合作潛力。”多國代表在採訪中表示,期待引入中國“智造”,共同開發新能源與智能裝備等產業。
上合組織國家的產業需求,恰好與天津的供給優勢形成共振:俄羅斯農場渴求適配凍土環境的農機設備,中亞國家期盼新能源技術助力綠色轉型……這些需求,正是天津產業的“長板”所在。
跨越山海,“天津制造”已在海外扎根結果。
在烏茲別克斯坦吉扎克工業園A區,“天津制造”的LOW-E鍍膜玻璃成了園區“新晉頂流”。
LOW-E鍍膜玻璃生產車間裡正在生產。明源絲路工業公司供圖
“我們在吉扎克工業園的LOW-E鍍膜玻璃產線不僅填補了中亞高端鍍膜玻璃領域空白,還帶動當地礦產開採、材料加工、物流運輸等產業發展,創造超200個就業崗位,現在我們已是這兒的明星企業!”講到企業在烏茲別克斯坦的產線,明源絲路工業公司總經理李文明話語裡滿是自豪。
勢為要:渤海潮涌催熱發展“新征程”
21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以駝鈴聲聲串聯起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紐帶。如今,“以心相交”的東方智慧,依舊續寫著上合組織國家文明交流的新篇。
作為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舉辦地,天津已與上合組織國家的20個城市建立友城關系,覆蓋11個國家,將以城市間的友好互動,為上合組織國家民心相通注入更多活力。
俄羅斯姑娘蘇麗媛自童年起便對中國心生向往:“姥姥、姥爺總說中國人心地善良,一句‘有朋自遠方來’,讓我對這個東方國度的好奇悄悄發了芽。”
2021年,蘇麗媛來到天津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聚焦俄羅斯農場對大馬力拖拉機的需求痛點,她實地走訪天津本土農機企業,與合作伙伴一起探索出“定制化生產+本地化服務”的解決方案。
2025年5月28日,蘇麗媛(后排右三)參加在天津舉辦的“協同賦能 鏈動全球”京津冀企業“出海”與國際化營商環境創新論壇。受訪者供圖
后來,她在天津創辦2家外貿公司,決定扎根這座城市。“從前聽說‘中國速度’,總覺得跟自己無關。來了才知道,這不是夸張——政府辦事的高效,就是最直觀的體現。”從留學生到創業者,蘇麗媛每一步都感受著天津對創業者的包容與支持。
不止於個人與城市的“雙向奔赴”,天津更以“授人以漁”的中國智慧深化人文合作。
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等國,9所天津建設的魯班工坊通過訂單式培養,培訓大量技術人才,如今許多畢業生已成為當地制造業、建筑業的骨干力量,真正實現“教之以才,用之能長”。
隨著經貿、人文往來日益緊密,更多具體的改變在身邊發生:無論是艾斯卡爾·舒庫爾對天津港的認可,還是蘇麗媛在天津的扎根,這些來自不同國度、不同崗位的聲音,都指向同一個關鍵詞——共贏。
當世界需要更多團結互信的力量,當區域合作渴望更深層次的共識,誰將接過“上海精神”的接力棒,為上合組織開啟從中國再出發的新征程?
答案,將在天津揭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