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京津冀突發水環境事件聯合應急演練在津舉行 “陸海統籌” 協同作戰守碧水

聯合應急演練中,應急處置隊伍利用船舶布設圍油欄。 記者 吳迪 攝
9月17日,天津市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北京市、河北省生態環境部門,在天津南港工業區上演了一場跨區域聯合協同實戰——2025年京津冀突發水環境事件暨天津南港工業區“一園一策一圖”成果應用應急演練。
演練模擬了南港工業區內企業的浮頂儲罐區發生火災,導致危化品泄漏、消防廢水外溢,同時企業廠區外圍的危化品輸送管廊發生泄漏,污染附近人工景觀河道和泄漏點周邊土壤,對近岸海域構成風險。面對這起“突發事件”,三地迅速啟動應急聯動機制,依據《京津冀水污染突發事件聯防聯控合作協議》,立即開展聯合會商、聯合監測、聯合處置、聯合信息發布……
隻見京津冀三地環境監測隊伍依托監測車、監測船等先進設備,快速鎖定污染團、追蹤擴散趨勢、確定污染范圍﹔應急處置隊伍協同開展污染物攔截、吸附與降解等作業﹔水利部門實施精准的水工程聯合調度,有效控制污染水體流量﹔信息宣傳組及時通過權威渠道向社會發布事件進展和應對措施。整個演練過程指揮順暢、環節緊密銜接、措施得當,充分展示了京津冀三地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快速響應、高效協同。
“京津冀突發水環境事件聯合應急演練每年舉辦一次,分別由三地生態環境部門輪值主辦,今年是應急演練開展的第九年。這次演練打破常規,充分發揮‘陸海統籌’協同應急作戰能力,不僅全面檢驗園區三級防控體系,即‘一級防控不出廠區、二級防控不入內河、三級防控不出園區’的建設成效,還有助於提升三地應對突發水環境事件的實戰能力和多部門協同處置水平,是京津冀地區共建共享、共防共治的生動體現。”市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副主任馮穎介紹。
演練現場有不少高科技設備:便攜式檢測設備、無人機、滅火機器人……它們提高了應急處置的精准性和時效性。指著現場一艘名為“中國環監津001號”的監測船,馮穎告訴記者,該船是一艘集先進監測、快速分析、應急處置與智能指揮於一體的多功能海洋環境調查監測船,集成了從環境樣品的專業化採集、現場預處理、多樣化快速檢測到樣品保存和生物培養的完整鏈條,依托其先進的船載實驗室儀器和無人平台拓展的立體監測網絡,能夠高效、全面地掌握天津近岸及環渤海海域的環境狀況,為環境質量評估、污染預警和事故應急監測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據了解,三地生態環境部門將以此次演練為契機,進一步壓實責任鏈條、完善聯動機制、強化能力儲備,在環境風險面前始終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共同筑牢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區域安全穩定的堅固防線,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保駕護航。(記者 史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