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把科技往田裡“種” 天津靜海打造智慧農業“實景樣板”

郭維瑾
2025年09月18日17:02 |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小字號

9月17日,天津智能農業研究院熱鬧非凡,新農人培育、智慧農業拓展、優質項目引進……一場以“深化農業生產智能推廣 加快靜海農村現代化建設”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在此召開。

“深化農業生產智能推廣 加快靜海農村現代化建設”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郭維瑾攝

“深化農業生產智能推廣 加快靜海農村現代化建設”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郭維瑾攝

會上公布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很清晰:靜海要以種羊和設施蔬菜為主導產業,打造“一心、一帶、四園、多基地”產業發展格局。而在此次發布會舉辦地——天津智能農業研究院裡,一個個智慧溫室、果園、農場、畜禽養殖等應用場景已悄然成型,正逐步搭建起現代化智能農業的“實景樣板”。

“2025年上半年,我區完成農業總產值18.91億元,可比價增速為11.0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251元,同比增速為5.4%。”發布會上,靜海區副區長張永濤亮出2025年上半年數據。

亮眼成績的背后,是靜海把科技往田裡“種”的巧勁——近年來,靜海拉著高校、科研院所及智慧農業企業一起干,合力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引進趙春江院士團隊入駐靜海,建成天津智能農業研究院,建立現代化智能農業樣板﹔奧群牧業作為國家級肉羊核心育種場,應用自主研發的AI智能體尺、飼料轉化率及CT活體掃描等技術,讓肉羊育種效率提升了一大截﹔東旭養殖合作社“上新”轉盤擠奶機及智能管理軟件,讓工作效率提高37%,產奶量、電導率等實現24小時監測,示范引領靜海奶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

除此之外,靜海選派出近100名中級以上職稱的科技特派員,扎進農村一線,既是田裡的科技員,也是農戶的“定心丸”。近年來,科技特派員們帶著21個新品種、13項新技術,手把手教農戶用水肥一體化、智能農機,每年培訓高素質農民100人次。今年,植保無人機飛了28萬畝地,給小麥“一噴三防”,農作物良種覆蓋率、主要糧食作物農機化率雙雙實現100%,“硬實力”拉滿。

“在沿庄鎮,通過智慧農業項目實施,水肥利用率提高30%以上,玉米單產可提升15%,預計每畝增收240元左右。”靜海區沿庄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胡斌自豪地說,“鎮裡新購置的農機搭載高精度定位與衛星導航系統,播種玉米行距誤差控制在2厘米以內,密植度增加20%,出苗整齊度達到95%。”

在靜海,農業現代化不隻體現在生產環節,也延伸到農文旅融合領域。

“獨流運河風光游旅游線路”成功入選“鄉村是座博物館”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成為靜海首條國家級旅游精品線路。台頭西瓜節、大運河健步走等各類“農文旅”活動辦得紅紅火火,讓“休閑來靜海 讓心靜下來 身體動起來”這一特色文旅品牌越擦越亮。

面向未來,靜海的路子很清晰。

“作為天津傳統農業大區,我們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全面推動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努力打造智慧農業發展的‘靜海樣板’,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貢獻靜海力量。”張永濤說。

(責編:張靜淇、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