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推進品牌農產品基地建設 培育壯大10個重點品牌

大力推進品牌農產品基地建設,被列入了2025年的天津民心工程。加大力度建設以小站稻、沙窩蘿卜、岳龍紅瑤甘薯等重點品牌為主的品牌農產品基地,同時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拓展市場渠道,帶動農民增收。來自市農業農村委的數據顯示,本市在推進農業品牌建設、提振市場消費、促進農民增收方面,重點實現了“五個突破”。
農業品牌,不僅代表著農產品的品質和特色,同時也代表著農業的地區特色和農業形象。天津市大力推進品牌農產品基地建設項目,到2025年年底,培育壯大小站稻、沙窩蘿卜等10個重點品牌,建設提升10個以上品牌基地。
加工生產線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
天津市優質小站稻開發有限公司的農產品基地,涉及了加工和種植兩部分。企業自有的“日思”品牌,2001年完成注冊,至今已有24年。在津南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內的加工區,一間高大的建筑就是小站稻的加工車間,裡面採用的是全機械化智能操作,從稻谷變成一袋袋大米,全程不需要人工參與。“過去的工人是力氣型的,現在搬、扛等工序都被機器替代了,工人們也都向智能操作工轉變了。”天津市優質小站稻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強解釋說,2018年本市正式啟動“小站稻”振興計劃,公司引進了全球領先的稻谷加工設備,建設了智能化加工中心。這幾年持續升級改造,由半自動生產改造為全自動生產,實行了自動灌裝、自動套袋、機械碼垛的有機結合,既節約人工成本,又減少商品破損率,出產的小站稻米最大程度地保留稻米的營養成分。
科技賦能 智慧田園的綠色革命
除了小站稻的加工廠區,天津市優質小站稻開發有限公司的基地,還分別在津南區北閘口鎮呂坨子村和津南區雙橋河鎮柴庄子村設有種植區。如今水稻種植也加入了很多科技元素,種植區內無人機植保作業已經成常態,增設農業物聯網監控系統,可對基地種植情況進行實時監控,並實時回傳土壤墒情、氣象數據,安裝的智能灌溉系統還可以精准調控著每一寸稻田的“營養餐”。“我們與中化集團合作研發的‘低肥精准施肥技術’,讓化肥用量減少30%的同時提升稻米品質。”公司技術負責人介紹。
更令人矚目的是,基地的有機種植基地面積達到200畝,綠色種植的品種主要以“津原U99”為主。基地從2018年開始探索有機種植,同年完成有機轉換認証,2019年首次獲得有機產品認証証書,迄今為止,已連續6年完成有機產品認証。
文化活動多樣 讓稻作文明煥發時代光彩
在水稻的兩個種植區,都設置了“稻香源”千畝稻田觀賞區,呂坨子村的稻田觀賞區還可以接待游人參觀。2024年的小站稻“開鐮節”和參觀研學活動,接待人數超過10000人次。
此外,天津市優質小站稻開發有限公司還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文化IP矩陣,“稻米節”融合農耕體驗與美食文化,“稻田音樂會”、與相關部門推出的《小站稻賦》詩歌集、稻田主題油畫展,讓傳統農事升華為文化盛宴。
市農業農村委總農藝師、市場與信息化處處長李潔表示,本市在推進農業品牌建設、提振市場消費、促進農民增收方面重點實現了“五個突破”。升級“津農精品”認定門檻,225個品牌序列實現量穩質增。重點打造小站稻、沙窩蘿卜、岳龍紅瑤甘薯等10個品牌。
品牌管理“由分散到統籌”突破。“小站稻”品牌上提市級管理,制定小站稻全產業鏈標准8項,2024年全市小站稻種植面積83.4萬畝,總產量53.5萬噸,產值125.4億元。政府牽頭聚勢宣傳推廣,在全國稻谷價格歷史最低的市場背景下,“日思小站稻”銷售實現量價齊升。同時,以高於市場價15%簽訂收購合同,聯農帶農效果凸顯。(記者 徐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