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積極推廣三明醫改經驗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人民網天津9月24日電 (記者陶建)9月23日,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召開“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新聞發布會。會上,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潔介紹了天津市衛健委積極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做法和成效。
據介紹,天津市委深改委成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將醫改納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統籌推進。市、區兩級均實現由一位政府領導同志分管醫療、醫保、醫藥“三醫”工作,部分區還由區委常委聯系“三醫”工作,強化統籌協調力度。2024年,天津市正式建立了“三醫”協同機制,定期協調商議重點改革事項,推動醫改工作落地見效。
根據群眾健康需求和區域功能定位,天津市著力打造“以中心城區為主體,濱海新區、靜海團泊片區為兩翼”的“一體兩翼”高水平衛生健康資源聚集區。在城區試點組建10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在涉農區組建10個緊密型區域醫共體,為居民提供就近就便、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健康服務。
2025年上半年,全市二級以上醫院向區屬醫療機構長期派駐醫師1200余名,醫聯體內牽頭醫院向基層醫療機構派出專業技術人才2.45萬人次、管理人才239人次,指導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01項,使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和服務。同時安排792名基層醫務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雙向提升服務能力。各區積極建立醫學影像、檢查檢驗、心電及病理診斷等資源共享中心,全面推進“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結果互認”。全市提供資源共享服務33.9萬人次,減少重復檢查,提升就醫效率。上半年,緊密型醫聯體內雙向轉診患者7.1萬人次,同比增長60%,分級診療格局初步形成。
在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方面,天津市堅持以公益性為導向,對承擔公共衛生任務比較重、公共服務屬性強的醫院加大財政補助傾斜力度,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對公立醫院公益性的維護保障作用。建立運行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2023—2024年,累計調整醫療服務項目982項,重點調降CT、核磁、PET/CT、檢驗等項目價格。一系列改革舉措助力天津市公立醫院服務和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天津市居民市域內就診率多年保持95%以上,位居全國前列。
此外,天津市組建家庭醫生團隊2564支,1047名上級醫院醫師編入團隊,全科、專科醫生共同協作為512萬簽約居民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9個涉農區每家基層醫療機構打造1支金牌家庭醫生團隊,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在基層醫療機構布局特色專科服務網絡,建設社區疼痛門診102家、基層糖尿病規范化門診154家,增設兒科服務259家,建設胸痛救治單元253家、胸痛救治點268家,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管慢病、看專病、救急病。將防治關口前移,持續開展心血管、腦卒中、慢阻肺、惡性腫瘤等重大慢性病高危人群篩查。倡導推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開設體重管理門診(體重管理中心)100余家,控制慢性病重要危險因素。守護群眾身心健康,開通12356心理援助熱線,開設心理門診64家、睡眠門診28家。實施健康素養促進項目,普及健康知識,2024年天津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7.54%,實現12年連漲。
李潔表示,天津市將繼續以區為單元,全面學習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深入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開展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試點,以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為根本落腳點,持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健康期待,推動衛生健康事業再上新台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