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區:童聲講述老建筑歷史故事
2025年10月21日09:04 |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童聲講述老建筑歷史故事
“解放橋原名萬國橋,1949年平津戰役打響,這座大橋成為戰略要地,此后便有了現在的名字……”近日,天津市和平區青少年事務社工站聯合和平區小白樓街道團工委,攜手轄區中小學校共同開展“時光盲盒”行走的歷史課活動。20余名同學沿街漫步,化身小小宣講員,用稚嫩童聲講述城市過往。
活動以解放橋為起點,依次走過中共中央北方局舊址、原浙江興業銀行、渤海大樓、法國公議局舊址、大清郵政津局舊址、原花旗銀行、利順德大飯店、安裡甘藝術中心等點位。在解放橋前,新華南路小學的兩位學生用清脆的聲音講解著大橋的前世今生,引得過往游客駐足聆聽,紛紛拿出手機記錄這一畫面。“大清郵政津局見証了中國近代郵政的誕生與成長……這棟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精美磚雕、拱形門窗,中西合璧,獨具特色……”來自耀華小學的學生,帶領大家沉浸式感受中國郵政發展史及其背后的時代變遷。
從承載革命記憶的紅色舊址,到見証近代商業繁華的街區﹔從充滿異域風情的建筑群落,到藏著老天津煙火故事的裡巷……每一處點位都像一個被開啟的“時光盲盒”。孩子們提前翻閱史料、走訪調研,再融入自己的理解,將厚重的歷史知識轉化為鮮活生動的故事。“跟著孩子們逛街區,比看導游手冊有意思多了,天津深厚的歷史底蘊真讓人著迷。”游客李先生不住地為小宣講員們點贊。
“我們為每個點位的小講解員都錄制了視頻,后續會逐一分析並優化他們的講解內容。”和平區青少年事務社工站的邢茜介紹,“這次活動不僅培養出一支青少年文旅宣講團,更讓同學們走出課堂,用雙腳丈量歷史,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知識、傳承文化,進而提升文化素養、厚植愛國情懷。”(記者 李倩)
(責編:李丹、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