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科創服務專員”的一天

人民網記者 郭維瑾
2025年10月31日15:00 |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小字號

平均每天有4家科技型企業“破土而出”,累計注冊企業超4000家……這是天開高教科創園(以下簡稱“天開園”)的創新節奏,也是天津科創“熱帶雨林”的生長速度。

“雨林”之中,活躍著一群被稱為“科創服務專員”的特殊“園丁”,他們把市場“陽光”與資源“雨露”帶給每一棵科創“新苗”。

天津天開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科創服務部部長遲恆烜,正是這群“園丁”之一。在他擔任天開園“科創服務專員”的第900天,他將趕往企業,繼續他的守護之旅。

“拿到專利,意味著企業真正活了下來”

踩著晨光,遲恆烜邁進天津礦嘉工程科技有限公司,還沒站定,企業副總工程師任利勤的雙手就握了上來:“開通專利預審通道后,發明專利授權周期壓縮至2個月,新設備已經投產了!”

天津礦嘉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任利勤(左一)向遲恆烜介紹企業最新投產的設備。人民網記者 郭維瑾攝

天津礦嘉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任利勤(左一)向遲恆烜介紹企業最新投產的設備。人民網記者 郭維瑾攝

這是一家從事礦山流體技術研發的科技型企業,入駐初期,以“年”為單位的專利申請周期,扼住了企業創新、生產的“咽喉”。任利勤向記者表示,“晚一天拿到專利,核心技術就多一天暴露於風險之中。”

而這一難題,在遲恆烜第一次來時,就有了“破題”思路。

他向企業詳解天開園打造的專利預審備案服務,與團隊化身“流程指導員”,從材料撰寫到提交備案全程護航。園區內“一站式”綜合服務大廳和24小時審批自助服務廳隨時“待命”,市高院、市知識產權局全程“伴飛”,助力企業核心技術以最快速度披上法律的“鎧甲”。

“拿到專利,意味著企業真正活了下來。”遲恆烜堅定地認為,“優化政策與服務供給,就是要精准落在企業最需要的地方。”“十四五”時期,天開園支持政策從34條擴容至45條,不斷突破現行制度對成果轉化的束縛。

“補齊‘短板’,企業才能自己‘長’出枝干”

午后,遲恆烜來到走訪的第二站——天津耀遠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耀遠能源”)。一輛載滿新一代節能設備的貨車,正與他擦肩而過。

耀遠能源與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合作研發的新一代節能設備。受訪者供圖

耀遠能源與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合作研發的新一代節能設備。受訪者供圖

耀遠能源負責人李新耀介紹,“今年,企業將完成全產線產品升級﹔明年,營收有望突破1000萬。”

這樣快速發展的一家公司,前年還因產品線不完善而犯愁。轉機,始於遲恆烜此前的一次走訪。

“針對你想找的技術,我們可以聯系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看有沒有機會促成合作。”為幫企業完善產品線,遲恆烜兩頭兒跑,促成雙方數次洽談,勾勒出新產品的技術藍圖。

“補齊‘短板’,企業才能自己‘長’出枝干。”在趕往下一站的路上,遲恆烜向記者介紹,“十四五”時期,天開園與天津56所高校、29家全國重點實驗室、403家市級重點實驗室、62家駐津院所建立了常態化對接機制,真正做到用服務串聯供需兩端。

“隻有讓新技術鏈接市場,科創的血液才能奔流不息”

日影西斜,遲恆烜的最后一站來到天津心悅醫學影像診斷有限公司。他們的問題是:如何讓遠程心電監測服務產品走出醫院拓展更多用戶?

遲恆烜遞上“橄欖枝”:“最近,有個城市更新項目將舉辦養老社區產品對接會,你們不妨帶上產品去試試。”

作為天開園的“科創服務員”,遲恆烜樂於為企業“說媒”。他認為,“隻有讓新技術不斷拓展場景、鏈接市場,科創的血液才能在經濟的主動脈中奔流不息。”

天津心悅醫學影像診斷有限公司總經理閆銘(右一)向遲恆烜展示遠程心電監測服務產品的技術優勢。人民網記者 郭維瑾攝

天津心悅醫學影像診斷有限公司總經理閆銘(右一)向遲恆烜展示遠程心電監測服務產品的技術優勢。人民網記者 郭維瑾攝

5年前,天津在“十四五”規劃的藍圖中播下“種子”,明確提出要優化創新生態系統,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5年后,“種子”已然成“森林”。以天開園為代表的科創園區,從“給資金、給土地”到“優服務、供場景、育生態”,加快打造以企業為主角、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握手的科技創新體系。

“我喜歡看傍晚園區的燈光,每一盞燈下,都藏著企業了不起的夢想。”結束了一天的工作,遲恆烜滿足地說,“我們的工作,就是幫企業把路上的石頭搬開,把坑填平,讓他們跑得更快、更穩。”

這不是偶然的溫情,而是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服務機制……在天津,無數像遲恆烜一樣的“科創服務專員”,用奔走的腳步、精准的協調,給予企業“養分”,呵護這片科創“雨林”拔節生長。

而這,也正是“十四五”期間天津從“政策輸血”向“生態造血”轉變的關鍵一步。

(責編:孫一凡、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