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天津有哪些多發傳染病,該如何預防?
人民網天津11月5日電 (記者陶建)11月4日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季節與健康(冬季)有關情況。會上,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控所呼吸道傳染病控制科科主任、主任醫師董曉春就天津市冬季多發傳染病情況及預防做了介紹。
冬季來臨,天津市冬季多發傳染病有哪些?
董曉春介紹,天津市冬季除肺結核、菌痢、其他感染性腹瀉等常年報告構成佔比較高的病種外,呈明顯季節性升高的主要為流感、新冠等呼吸道傳染病,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目前呈下降趨勢,預計進入11月后將持續保持低流行狀態。鑒於天津市上一年度流感高峰有所延后,出現在12月中下旬,預計本年度的流感流行期將恢復到往年水平,可能的流感高峰期出現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目前監測到的流感病毒主要為甲型H3N2型,預計大概率將成為本流感流行季前期的優勢毒株。
目前監測情況如何?
董曉春介紹,從目前的監測數據來看,與我國北方省份的趨勢類似,天津市已進入冬季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當前傳播的病原體呈現出多種病原體共同流行的特點,同時也存在多種病原體混合感染的情況。除流感病毒外,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活動水平排名靠前,其中流感病毒是冬季最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傳播速度快,容易引起聚集性疫情。其主要表現為高燒、頭痛、肌肉酸痛和顯著的乏力感,嚴重者也引起肺炎等並發症﹔呼吸道合胞病毒多見於低齡兒童,是嬰幼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如毛細支氣管炎)的主要病原﹔而鼻病毒通常引起普通感冒,症狀相對較輕。隨著流感等多種呼吸道病原體活動增加,要特別關注冬季呼吸道傳染病引起聚集性疫情可能,學校等集體單位出現疫情的風險較高。
市民應如何做好預防?
董曉春介紹,雖然呼吸道傳染病病原多樣,但預防感染的核心原則萬變不離其宗,關鍵在於構建一道堅固的“個人健康防線”。這道防線可以概括為三個層面:“增強自身免疫力、切斷傳播途徑、保護重點人群”。
第一,筑牢“內部防線”,全面提升自身抵抗力。
合理穿衣,避免受涼: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尤其注意保暖,避免因寒冷刺激導致免疫力暫時下降,讓病原體有可乘之機。
均衡營養,充足飲水:保証優質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多飲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濕潤,增強對病原體的防御能力。
規律作息,保証睡眠:避免長期熬夜,確保充足的睡眠。睡眠期間是免疫系統進行修復和加強的黃金時間。
適度鍛煉,增強體質:選擇天氣晴好、相對暖和的時間段,進行散步、慢跑、太極拳等戶外活動,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適應寒冷的能力。
第二,建立“物理屏障”,有效切斷傳播途徑。
呼吸道病原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要有針對性地設防。
科學佩戴口罩:在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醫院就診時,規范佩戴口罩是最直接、有效的防護措施。
勤洗手:在接觸公共物品、回家后、准備食物及用餐前、觸摸口眼鼻之前,都要用流動水和肥皂(或洗手液)認真清洗。外出不便時,隨身攜帶免洗洗手液也是好辦法。
常通風:即使天冷,每天也要定時開窗通風2-3次,每次15-20分鐘。這樣可以有效稀釋和排除室內可能存在的病毒,是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保持社交距離:在公共場所,盡量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減少在密閉空間內聚集。
第三,加強“重點保護”,降低重症發生風險。
老年人、兒童、孕婦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是感染后易發展為重症的高風險人群,要給予額外保護。
積極接種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及其嚴重並發症的最有效手段。建議老年人、兒童等重點人群每年按時接種。
做好健康監測:家人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應居家休息,避免帶病上班、上學,並及時就醫。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