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基層卒中救治單元建設迎來“收獲期” 55家基層醫療機構初步達標

2025年11月06日09:59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55家基層醫療機構初步達標

  作為2025年天津衛生健康為民服務16項舉措之一,今年將在天津市新建100個卒中救治單元。11月5日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64家基層醫療機構申報卒中救治單元,覆蓋服務人口達968.5萬人。經過規范化建設,其中55家已初步達到卒中救治單元標准,共下轄118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具備“宣教—篩查—識別—救治—轉診—康復—隨訪”的完整服務能力,構建起較為完善的卒中救治服務網絡。

  據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明月介紹,1999年至2023年,腦血管病在我市死因構成排名中位居第3。2024年,我市參與心腦血管疾病報告並有首診報告數據的醫療機構共66家,報告卒中新發病例13萬余例。從我市居民卒中死亡病例各亞型構成變化來看,以缺血性卒中為主,腦梗塞佔比超過70%,腦出血佔比不足30%。2011年至2023年,我市居民腦血管急性事件報告發病情況顯示,腦梗塞粗發病率由408.03/10萬上升至720.21/10萬,標化發病率由230.85/10萬上升至328.42/10萬﹔腦出血粗發病率由51.63/10萬上升至58.62/10萬,標化發病率由31.21/10萬上升至32.62/10萬。

  市卒中救治單元(點)管理辦公室主任、市環湖醫院副院長岳偉介紹,為健全完善我市區域內卒中協同救治體系,打通卒中救治“最后一公裡”,市衛生健康委明確提出新建和規范化建設100個基層卒中救治單元的工作目標,通過建立“分區包片”管理體系,將全市劃分為16個片區,由各卒中中心醫院對口支援基層醫療機構,形成網格化救治體系。

  基層卒中救治單元建設主要面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不要求其具備進一步高級治療和手術能力,但能夠提供快速識別症狀、初步診斷評估、基本急救處理、及時轉運患者等卒中基本診療服務,還能開展卒中預防、康復、宣教、隨訪等相關工作。基層卒中救治單元建設不僅可促進醫防融合發展,提升早期識別、影像診斷、靜脈溶栓和雙向轉診等核心能力,更有助於構建分層遞進、上下貫通的卒中防治體系。

  從目前情況看,我市基層卒中救治單元建設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超過半數的申報基層醫療機構具備住院收治能力,累計收治住院卒中患者1741人,門急診量超過4000人次,基層“首診、首救”功能初步顯現﹔常用監護設備覆蓋率達80%以上,抗血小板藥物和調脂藥物等核心藥物實現全覆蓋﹔專業隊伍不斷壯大,全市申報基層醫療機構共有執業醫師3777人、中醫醫師1347人﹔84家申報基層醫療機構開設了獨立的康復治療空間,正從“救治為主”向“預防—救治—康復”一體化轉變。

  岳偉表示,我市基層卒中救治單元建設后續將重點推進溶栓藥物、呼吸機、CT設備配置,加快外圍各區卒中救治單元建設,助力更多基層醫療機構與上級醫院、120急救系統緊密合作,推進信息化建設,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卒中救治新模式,努力建成覆蓋全市、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的基層卒中救治網絡,讓更多患者在家門口獲得及時救治,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從源頭上減輕家庭和社會疾病負擔。(記者 徐楊)

(責編:韓昱君、張靜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