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送”給天津“三重禮”
——一個更具活力、韌性與魅力的職教體系正在這裡形成
一場世界級技能盛會在全球掀起“技能熱潮”。來自全球76個國家、8956支隊伍的超3.3萬名技能英才,在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賽場上展示自我,切磋技藝。連日來,來津參加大賽冠軍總決賽的中外嘉賓和參賽選手,不僅見証了激烈的技術技能比拼,更切身感受到這場大賽如活水般持續滋養著天津職業教育的沃土,推動教學改革、產教融合與國際合作不斷深化。
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設計。2008年,教育部在天津創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翻開“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發展序篇﹔202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升級為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面展示了中國職教改革成果與育人成效,在全球范圍內產生重要影響。
“多年來,大賽不斷構建賽教融合、職普融通的發展機制,已成為銜接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生產一線的‘前哨站’。”在同期舉辦的“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引領高技能人才培養”現場交流活動中,8位中外嘉賓圍繞多個議題展開分享。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委主任荊洪陽在談及大賽對天津職業教育的推動作用時表示,大賽始終面向產業發展重大領域和生產一線核心崗位,圍繞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真場景、真問題,開發賽項和設置規則。同時,大賽為學生了解最新技術、學習最新技能、暢通職業發展提供了有效路徑。
交流活動中,職業教育專家與行業代表認為,大賽為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搭建了緊密聯通的橋梁,以產教融合的賽項設置、選手培養和辦賽機制等一系列改革,有效促進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制度建設。
在天津,大賽引導職業教育從“教什麼”向“需要教什麼”轉變。如今,在大賽的引導下,這一理念已深深融入天津職業院校的日常教學之中。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是此次冠軍總決賽的舉辦地,該校校長張丹陽對前述理念的體會尤為深刻。他表示,大賽的技術標准與行業前沿並非教學的“附加題”,而是引領教學改革的“風向標”,“賽后,學校教學團隊會精細化解構大賽技術文件,將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等前沿技術,轉化為課堂知識點與實訓技能點。比賽項目也被巧妙改造為由淺入深的教學案例或畢業設計課題,真正實現‘在校即上崗,實訓即實戰’。”這種以賽促教的常態化機制,確保了人才培養始終與技術和產業變革同步前行。
此外,大賽也成為天津職業教育走向世界、深化國際合作的亮麗“名片”。本屆大賽首次在東南亞、中亞、非洲、歐洲設立海外賽區,實現了從“自主辦賽”到“中外聯辦”的重要跨越。在這一過程中,源自天津的“魯班工坊”品牌,成為輸出中國職教方案、標准與資源的重要平台。
在本屆大賽中,東哈薩克斯坦技術大學代表隊憑借在“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與關鍵部件操作技能展示”項目中的出色表現榮獲季軍。這一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天津職業大學的支持。2023年,由兩校共建的哈薩克斯坦首家魯班工坊投入試運行。“我們結合哈方產業布局,引入天津職業大學在汽車領域的專業教學標准、資源及國產實訓設備,共同開發135個課程模塊、176個課程資源,並嵌入其本科至博士課程體系。”天津職業大學校長吳宗保表示。
這一世界級獎項的獲得,正是天津職教國際合作成效的有力印証。“今年中亞賽區將魯班工坊的標准、裝備、資源,與合作國產業發展進行綜合性再適配。例如,塔吉克斯坦‘能源動力’賽道就是基於魯班工坊合作專業,圍繞供熱管網優化、燃氣安全運維等關鍵技術設置競賽內容,直接回應塔國冬季供暖、能源保障等民生問題。”荊洪陽舉例說。如今,隨著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職業技術教育合作中心落戶,天津正依托“魯班工坊品牌—世界大賽機制—上合中心平台”三位一體建設,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職業教育國際交往中心。
大賽帷幕落下,留給天津的,是一個因緊密對接產業而更具活力的教學體系,一個因深度產教融合而更富韌性的育人生態,一個因開放合作而更顯魅力的國際品牌——這也是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送”給天津的“三重禮”。這場盛會如同高功率引擎,持續驅動天津在現代職業教育創新的道路上穩步前行。(記者 張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