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学者、天津市名中医王金贵
王金贵,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一、个人专长
王金贵致力于中医“杂合以治”综合治疗功能性内科疾病,擅治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综合征、脊髓侧索硬化症、紧张性头痛、肠易激综合征、月经紊乱等,形成了“针推引其经,方药调其脏”的治疗特色;对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形成“针推熨拓治其标,口服煎丸治其本”的治疗特色,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颈椎病、膝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见长;对于小儿肌性斜颈、马蹄内翻足、脊柱侧弯、髋关节发育不良、语言、运动、社交功能发育迟缓等儿科病证,形成“急则遣方用药,缓则小儿推拿”的杂合以治治疗特色。
王金贵主持承担各级别课题47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主持制定国家诊疗方案、指南、标准7项,获得国家专利7项,主编国家规划教材7部,主编出版专著16部。
二、从医经历
王金贵1988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进入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已34年。
1.机缘巧助业医路
天津是近现代武术之乡,王金贵出生在天津塘沽,儿时便对身边很多练武的大人们“捏胳膊拿环”(旧为伤科代称)的手艺很感兴趣,虽未正式拜师,却也学了一些功夫招式,掌握了几手简单的推拿手法。少年时期,王金贵亲眼目睹了因为髋关节脱位而痛哭流涕的七尺男儿,在专家妙手施治下,神奇恢复直立行走;腿骨折而绝望的老人,在专家的紧急救治下,重铸生活信念。这些深深镌刻在他年少的记忆里,坚定了他从医的毕生信念,参加高考时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大学五年的中医专业学习奠定了他初步的中医理论基础,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正式开始了他的业医之路。
2.而立喜获名医助
王金贵的博士生导师是刘公望教授。在老师的影响及指导下,王金贵从内、妇、儿到伤科的角度对中医临床400余个方剂逐一进行了临床验证,这些中医理论功底的积累也为王金贵日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金贵的共同博士研究生导师是石学敏院士,他在石院士醒脑开窍针刺法指导下,创新性提出了“通督疏经”针刺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进一步强化了在软组织损伤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针推结合,也促进了他后来“针推方脉,杂合以治”思想的确立。
3.不惑亦然砥砺行
随着理论功底不断深厚,临床水平不断提升,王金贵也因其突出的成绩,在不惑之年获评天津中医药大学首批中医师带徒导师,在这批专家里不乏石学敏、张伯礼、阮士怡等中医大家,而他却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尽管如此,王金贵依旧保持着严谨学风,注重积累传承向发挥创新的转变,教学相长,时常与徒弟因为学术问题讨论到很晚。在这期间,他拜在了全国名老中医黄文政教授门下,也进一步提升了他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重视“气血调节”是黄老治病特色,王金贵在其启发下,将气血平和引入到疾病的治疗中,他的门诊患者也由以往单一的颈腰腿病患者群,病种逐渐地丰富起来,帕金森、脊髓侧索硬化等一批临床疑难病患者也慕名前来就诊。
4.杂医蜕变向名医
王金贵对于经方的信手拈来,源于他持之以恒的经典背诵;对于中药的布阵得法,源于他经久不变的近与病谋;对于手法的应用有神,则源于他长期以来的手随心动。经过临床多年的锤炼,以及自身的不断努力,王金贵实现了从“杂医”向“名医”的蜕变,成为了全国优秀临床人才、天津市名中医、岐黄学者。
三、临床工作情况
在临床工作中,王金贵治疗病种涉及多个专科,包括伤、内、外、妇、儿科。基于此,王金贵秉承中医“整体观念”及“杂合以治”思想,提出对于疑难病证应“针灸熨拓煎丸之法,无所不备”。他总结出系列诊疗方法:内妇疾病的“针推引其经,方药调其脏”;伤科疾患的“针推熨拓治其标,口服煎丸治其本”;儿科病证的“急则遣方用药,缓则小儿推拿”,使推拿疗法发挥了最大效能。
王金贵擅于中医思维的运用,出奇制胜,屡起沉疴,使常规疗法难以治愈的疾患得到有效解决。从痉挛性斜颈到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从小儿不明原因的高热到老年顽固性椎管狭窄,王金贵为中医治疗疑难杂症探索出了一套有规律可循的有效方法,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患者盛赞他为“全能型专家”。
他挖掘整理十一项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应用于临床,并被吉林、云南、新疆、广西、福建、山西、等全国多地引进使用,让传统中医外治疗法焕发出勃勃生命力。与此同时,王金贵成功打造了“津沽推拿”中医品牌,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推拿流派。他创立的“津沽脏腑推拿”被评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首批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已推广至全国,带动了全国推拿专业在治疗内科病方面的发展。他主持制定的国家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被全国普遍使用,为中医临床做出了突出贡献。
来源:天津市卫健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