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天津频道

天津市名中医赵建国

2023年07月20日16:12 |
小字号

赵建国,天津中医一附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天津市名中医、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委会顾问。学术专长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科疾病,心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症。

赵建国先后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医疗系和天津市第八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自1976年从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分配到新医科(针灸部的前身)工作至今,先后在门诊、急症、电生理室、病房工作。1981年,完成了针灸科历史上的第一次动物实验《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内关等穴对小白鼠常压缺氧耐力的影响》。自1990年医院搬迁到鞍山西道新址后,任针灸部中风科科主任,后主持针灸部工作,使针灸部的病床从不足150张发展成300张。2000年,任国际医疗康复大厦院长,每天查房出门诊,针灸病床发展到600张,门诊量大幅度增加。自1987年至今,先后被派出进行研修、医疗、讲学、科研合作及学术交流,到过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为祖国医学在海外的传播和现代医学的前沿引进如卒中单元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加工作40多年来,赵建国主要用中医手段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充分发挥结合祖国医学的优势,尤其突出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结合应用于临床。在临床诊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危重症方面有独特的中医诊疗技术和方法。经常出席院内、市内、外省市的疑难病会诊。在国医堂门诊时间接诊国内外患者,经常是一号难求。

主要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

(一)提倡中西医互补,坚持整体观念与辨证辨病结合

赵建国在多年的诊疗过程中,始终提倡中西医互补,始终认为中西医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传统自然哲学思想孕育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医学科学体系,完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不必强求必须结合,在诊断上病证结合,在治疗时综合协调,在理论上相互为用。

在诊疗过程中,赵建国始终坚持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相结合。诊断时,可通过外在的变化,判断内脏的病变;治疗时,对于局部的病变,从整体出发,确定治疗方法。对患者处于相同疾病的不同时期,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中风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治疗方法多样化,疗效也有了较大提高。如糖尿病的诊治,赵建国认为糖尿病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是正气不足,脏腑失调,阴阳气血失和基础上,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治疗上提倡糖尿病要分期治疗、养治结合,养即是养护,从健康教育、生活干预、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二)注重治未病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

正是基于对“治未病”理论的深刻认识及理解,赵建国在临床工作中,时刻将“治未病”作为疾病治疗的目标,将未病、欲病、已病各阶段预防为主的思想贯彻始终。尤其在诊治过程中,对于细微症状的捕获,更有独到之处。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赵建国尤其注意防治疾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例如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创立板青液预防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

赵建国汇通中西,对一组临床常见症状进行了新命名——棘突压痛综合征。在他40余年临证发现:胸闷、心悸、胸背痛、眩晕、乏力、关节疼痛、胃部不适、耳鸣等症长期困扰着成千上万的患者,其中相当多的患者被诊断为冠心病、颈椎病、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等,但经长期治疗,临床症状仍难以消除。赵建国查询以往30年文献未见将此类症状统一归类,因按压脊柱棘突相应部位,患者会出现压痛,赵建国将这些由脊柱风湿活动引起的症状命名为“棘突压痛综合征”,发表在201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上。

获得科研奖项:

2001(《板青液预防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97424),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JB2001-2-031-R1第一名;

2006《针刺“锥体交叉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6JB-3-142-R1第一名;

2005《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及心律失常研究》,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4JB-3-116-R1第一名。

多年以来,赵建国创出了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多项学术第一,不仅临床能力上表现突出,在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研究方面成绩亦是显著,学术上有较高造诣和创新之处。他在省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90篇,主编著作6部:《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史》、《脑梗死》(人民卫生出版社)、《中风病大讲堂》、《中风病防治指南》、《汉英.英汉常见医学病名词汇》、《汉英医学病名词汇》等,参编著作多部。

来源:天津市卫健委

(责编:郭维瑾、陶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