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先行先试 为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自贸方案”
在天津,有一片特殊的土地,这里选育“良种”,收获创新“果实”,再向更大范围播撒“种子”——这就是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5年4月2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以先行先试为使命,9年来,这里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积蓄能量,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了路径。
截至去年年底,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有各类经营主体8.8万户,年均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0亿美元,年均进出口额超2000亿元,以全市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30%的外贸进出口额和40%的实际利用外资额。
“试验田”结新果
10月2日,“特维亚特”号滚装船靠泊天津港环球滚装码头,1700余辆进口汽车卸船后,直接驶入了位于码头海关监管区内的汽车检测线,开始上线检测。这是天津海关利用天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创新推出的进口汽车上线检测“随卸随检”新模式,今年8月1日起在天津口岸具备条件的滚装码头正式实施。
以往,进口中规车要在海关放行后才能进行上线检测,企业申报、海关查验、企业盘点、上线检测几项工作必须依次开展。在车辆集中到港时,经常会出现排队上线检测的情况。“新政落地后,进口车辆能同时完成海关查验和上线检测,节省了3天左右的通关时间,企业还可以灵活安排检测顺序。”天津港保税区天瑞物流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刁天一说。
一个个“创新果”正在这片“试验田”里蓄势生长。自挂牌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实施615项制度创新措施,其中,42项成果被复制推广至全国。
去年6月,天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又迎来新机遇:天津自贸试验区获批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之一。截至目前,“空运快运货物6小时内放行”“原产地证书微小差错不影响关税待遇”等举措全面落地实施,形成一批引领性、开创性制度创新成果。
崛起产业高地
9月19日,中国南方航空首架C919飞机成功首航,至此,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全部开启国产大飞机的商业运营。这架飞机的展翅高飞,有着来自天津的“好风”助力——它是通过东疆租赁模式落地的。
从“萌芽”走向“引领”,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后,东疆片区的租赁飞机数量从几百架增长至2300余架,业务逐步拓展到船舶、海工平台、轨道交通、新能源、工程机械等多个领域,成长为我国重要的租赁产业聚集区和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进口保税租赁、出口租赁、离岸租赁、联合租赁等众多创新业务模式在这里诞生,“东疆模式”享誉全国。
全国首单“交付监管”飞机跨境交易、全国首单跨关区“保税租赁+保税展示交易”业务……今年以来,又有一批首单、首创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落地。眼下,这片创新沃土已培育出许多特色产业,融资租赁持续领跑,商业保理势头强劲,数字货运企业加速聚集,保税维修业务不断延展,平行进口汽车产业链完善,成为天津经济发展中的一张张亮丽名片。
迈向世界一流
今年8月,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基因与细胞产业临床转化平台在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也是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几年来,这里开展了儿童急性白血病等领域相关临床研究项目。
“与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创新有利于我们在制度上先行先试,进一步提升研发水平。”作为基地建设单位,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已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等机构和企业制定了细胞治疗领域的6个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该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王洪琦表示,企业将与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共同推动临床转化平台各项工作,打造基因与细胞治疗产业新质生产力,让前沿细胞技术和精准医疗惠及更多民众。
自贸试验区正在更大范围释放政策红利。2021年至今,天津自贸试验区在滨海高新区、中新生态城设立联动创新区,并在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平台建设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正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将推动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对外开放平台能级,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水平,制度创新质效,产业链创新发展水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及风险防控效能,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建成世界一流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记者 马晓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