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网天津2月14日电 (记者孙一凡)2月13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强协同抓落实促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天津市科技局局长朱玉兵作主发布,介绍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有关情况。
朱玉兵介绍,天津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资源较为富集,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1个(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9家)、海河实验室4家、专业性大学2所、专业学院11所,三甲医院32家、国家医学中心1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家。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具备一定竞争力,拥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4家。2024年,天津生物医药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超900亿元,同比增长6.96%;在建项目188个,计划总投资535.1亿元,同比增长9.15%。
近年来,天津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持续突破,在优化产业生态上持续加力。为进一步巩固天津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市科技局会同市相关部门和单位,在落实国家相关文件基础上,深入重点区和重点企业调研,广泛征集重点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等意见建议,编制了《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今年2月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
《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主要包括六部分共25条支持举措,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创新策源能力建设。不断做强天津市已有国家级创新平台,并积极争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制造数据节点等新平台落地天津;统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创新主体开展创新药械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上市后评价研究。
推动临床研究高水平发展。支持三级医疗机构设立研究型病房,将注册类临床研究开展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评审评价体系;对承接临床研究的医护人员,在岗位聘用、职务晋升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
加速创新药械注册审批进程。争取并推动更多试点政策在津落地,设立创新产品重点研发目录,实施“提前介入、一企一策、研审联动、全程指导”服务,加快产品上市进程。提升药械检测能力,压缩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时限,助推产业加速发展。
促进创新药械临床应用。设立创新产品指导应用目录,按照“按需配备、应配尽配”的原则将目录内产品纳入医疗机构用药目录。支持将创新药械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及天津市普惠型商业保险保障范围,拓宽创新药械支付渠道。
创新驱动提升产业能级。开展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支持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聚焦放射性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生物制造等领域加快布局,做强产业新兴赛道;支持各类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创新成果承接转化;支持符合条件的原料药项目在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依托市生物专班,完善协同联动机制,聚焦金融投资支持、知识产权运用保护、通关便利措施推广、高水平人才队伍培育、特色园区建设等多个方面,构建良好产业生态。
朱玉兵表示:“全链条措施是天津市首次围绕生物医药全链条出台的专项政策,在编制过程中,我们重点把握了4个方面。”
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药械研发、审评审批、配备使用、定价支付等环节较多,亟需形成政策合力。此次政策的出台,希望在巩固好创新优势的同时,推动打造涵盖“创新策源—注册审评—临床应用—市场准入—生态优化”的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支持服务体系,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政策协同不够的问题。
创新提出建立两个目录。生物医药研发周期长、投入高,如果创新回报不及预期,会导致企业创新研发积极性下降,投融资支持力度减弱,影响行业创新发展信心。因此,此次出台的政策,此次创新提出建立两个目录,“创新产品重点研发目录”和“创新产品指导应用目录”,对纳入研发目录的产品,相关部门在研发阶段就主动上前服务,科技部门通过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产品开展临床前研究,临床Ⅰ、Ⅱ、Ⅲ期试验,药监、卫健部门给予审评审批、注册检验、临床研究等全程指导服务,加速产品上市进程;对获批上市后纳入应用目录的产品,医保部门支持产品进入基本医疗保险或天津市普惠型商业保险保障范围,卫健部门加快产品在医疗机构配备使用,科技部门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产品上市后真实世界研究。
争取国家资源,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在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评时间上,全链条措施提出推动药品注册审评国家改革试点在津落地,将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由200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开通绿色通道,将通道内的二类医疗器械审评时限由120个工作日压缩至平均40个工作日以内;优化管理流程,将临床研究启动整体用时缩短至25周以内。同时,围绕细胞和基因治疗、生物制造等新领域,全链条措施提出支持自贸试验区探索细胞和基因治疗分级分类制度;争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制造数据节点、生物制造中试平台等大平台在津布局。
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希望此次全链条措施的出台,立足天津产业发展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各区结合各自资源禀赋错位发展,建设一批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巩固好化药、中药等传统优势领域,提前布局放射性药物、核酸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等新兴赛道,不断引育领军企业,有效引领上下游资源集聚,加强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创新策源先发优势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做大做强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