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小学生开启新学期研学之旅 在行走中知天津爱家乡

前不久,天津市公布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资源。新学期伊始,全市中小学生陆续走进研学场馆,在“行走的课堂”中坚定信仰、增长见识、收获新知。
2月19日上午,在华北地区首家新能源汽车科普馆“迪空间·新能源汽车科普馆天津馆”,天津市第二耀华中学、和平区万全小学的学生们,共同开启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研学课程。
刀片电池、风阻实验、璇玑架构……“咱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卖到了这么多国家!”展厅里,和平区万全小学三年级学生王钟璞兴奋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录着。从汽车构造到智能驾驶,在这里,学生们通过丰富的展陈和互动体验,全面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前沿技术,也沉浸式感受着我国汽车工业的百年变迁和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
“1992年,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与时任国家领导人书信互动,他建议:我国的汽车工业应跳过用汽油、柴油阶段,直接进入到减少环境污染的新能源阶段。钱老深知,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让中华民族真正挺起脊梁。”站在钱学森的书信旁,听着来自场馆老师的倾情讲述,学生们无不为老人的前瞻性和他对祖国未来的深切关怀而动容。
“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中国科技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争做科技新少年的决心与信心。”天津市第二耀华中学高一学生常铮心潮澎湃。与他同样感慨的还有第二耀华中学副校长王珊,她说:“中国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不同于传统课堂,这样的研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们努力提高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同样是在昨天,在位于大理道66号的润园,和平区岳阳道小学的学生们,在这个资源丰富的红色场馆开启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真正了解场馆背后的故事,岳阳道小学与润园提前开展了联合教研活动,并为不同年级学生设计了不同内容的研学单。“课堂”上,润园的“老师”们结合场馆不同展陈的特色,为学生表演了多幕情景剧,给大家带来了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据场馆负责人吕承刚介绍,润园为大中小学生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在参观中有所收获。“比如,对于小学生,我们推出了‘小小红色讲解员’招募计划,将爱国主义教育的种子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对于中学生,我们推出‘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通过聆听讲解、分享感受、拍摄微纪录片等形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而大学生来到润园,不仅能够观看沉浸式情景剧,还能亲身参与其中,成为剧中演员,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
“校门口的社会资源,为我们打造了优质的实践课堂。我们也将根据天津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资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发学校的研学地图,让学生们在行走中,知天津,爱家乡。”岳阳道小学副校长刘嫄表示。(记者 张雯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