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大教授参加2025年度中关村论坛国家重大科研成果示范应用对接会

近日,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教授杨磊受邀参加2025年度中关村论坛国家重大科研成果示范应用对接会,并在智慧交通领域专场发布其团队自主研发的“电扫描智能化主动式人体安检系统”重大科研成果。
“电扫描智能化主动式人体安检系统”重大科研成果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杨磊作为该项目高通量旅客安检技术课题负责人,联合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和厦门瑞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重点开展民航旅客无感安检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在电扫描主动式人体安检系统、旅客随身危险品智能检测、绿色安全、透明化多模态生物特征身份认证等方面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尤其在危险品检出正确率、旅客综合安检效率等技术指标上获得大幅提升,相关成果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安检站实际运行超过20个月,运行效果良好。
杨磊在成果发布环节,向与会嘉宾系统介绍“电扫描智能化主动式人体安检系统”成果的核心技术原理与潜在应用价值。该成果深度融合了毫米波扫描成像、人工智能动态识别及数据模型双驱动强化学习等技术,创新性地实现了非接触式、无感式的民航旅客安全检查。相较于传统安检设备,其独创的毫米波动态视频级三维成像方法能在毫秒级完成人体全方位扫描,精确识别出最小0.5毫米的金属丝或3毫升的液态物质,可实现每秒近十帧的视频级检测输出,旅客安检时间相比国际主流装备缩短2-3倍,检出正确率和虚警率均高于现有装备。此外,系统基于集成化和模块化思想研发,射频、混频和基带电路实现了大规模集成化,单个模块可实现32×32收发配置,模块扩展具备良好的通用性,可为智慧交通场景下的广泛应用提供高可靠、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电扫描智能化主动式人体安检系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杨磊团队仍在不断开展技术突破和应用开发,目前正在进一步研发大规模太赫兹阵列成像技术和非均匀共形阵列成像技术,为适应未来民航机场智慧安检以及智慧交通领域的相关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学校科研高质量发展、“双一流”学科建设作出贡献。
来源:中国民航大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