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为魂、以科为翼 天津“开学第一课”点亮少年成长新航程

金秋九月,津门校园,一堂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不仅是新学期的序章,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蒙、精神的洗礼。
英雄故事是最好的教科书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勤奋学习,建设祖国!”“茁壮成长,开创未来!”9月4日开学首日,新华南路小学新华路校区的校园里,天津市烈士陵园宣讲员刘老师将象征红色精神的火炬传递给学生代表,每一句话都铿锵有力。升旗仪式后,她以吉鸿昌烈士的英雄事迹为主线,将战火纷飞年代里的抗争故事、舍生取义的家国担当娓娓道来。
孩子们挺直脊背,眼神里满是崇敬,当听到烈士面对敌人威逼利诱仍坚守信仰时,不少同学悄悄攥紧了拳头。这场生动的红色课堂,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止停留于文字,更融于生活。
第二南开学校的开学典礼上,高中合唱团唱响《复兴的力量》。激昂的旋律响彻校园,团员们眼神坚定、歌声嘹亮,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新时代青年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台下师生自发跟唱,歌声里交织着对过往的致敬、对当下的珍惜、对未来的期许,红色的种子在歌声中悄然扎根。
榜样力量是激励前行的光
“希望同学们能够像我们前辈那样,心怀梦想,自立自强。面对困难时,有破茧成蝶的勇气,不轻易言败;在求知路上,如海绵吸水般,持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耀华中学的开学典礼现场,中国核武器科技事业奠基人于敏院士之子于辛老师的话语,让在场学子备受鼓舞。
于辛老师以《心怀梦想 自立自强》为题,结合父亲隐姓埋名数十载、投身国防科研的经历,讲述了科学家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奉献精神。从核物理研究的艰难突破,到科学家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一个个细节让“科学家精神”变得可感可触。不少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要以于敏院士为榜样,用知识为祖国发展助力。”
河北区的扶轮中学学生们则收到了《天津科学家风采录》,书中记录的本土科学家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与此同时,该区科协与区教育局联合向全区中小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弘扬科学家精神,做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时代新人”。
社会课堂是护航成长的帆
那些藏在课堂之外的成长印记,更让“开学第一课”有了温度与厚度。从花样跳绳到设计创意作品——和平区万全小学的实践,让少年们懂得,梦想不在远方,而在每一次认真的参与、每一份真诚的热爱里。
开学季的温暖,不仅在课堂里,更体现在校门口的细致保障中。为解决学生出行难题,红桥区教育局联合红桥交警支队、天津公交集团,量身定制了5条护学专线,接送学生往返家校。“以前送孩子要绕路,现在公交直接到学校门口,太方便了!”一位家长唐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护学举措的民生温度。
“开学第一课”,从来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而是一场全方位的精神培育。它以红色为魂,让少年们读懂“从哪里来”,筑牢家国情怀的根基;以科学为翼,让少年们看清“向何处去”,点燃探索未来的勇气;以实践为桥,让少年们学会“如何前行”,培育脚踏实地的担当。这堂课所播下的种子,终将在未来生根发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